傅恒宅邸及園林與北大的緣分
《延禧攻略》中的“高富帥”、富察皇后之弟——傅恒
傅恒宅邸及園林與北大的緣分
隨著《延禧攻略》的熱播,劇中的“高富帥”、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受到劇迷們的喜愛。在歷史上,傅恒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且戰功赫赫,深得乾隆皇帝信任。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傅恒的宅邸和園林,在數百年的歷史變遷中,還在北京城留下了不同尋常的印記——它們先後見證了不同時期北京大學的發展。
富察·傅恒(約1720年至1770年),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帝皇后富察氏的弟弟。乾隆皇帝對富察氏“每加敬服,鍾愛異常”,因而對傅恒也是格外關照。在乾隆長達六十多年的執政時間裏,傅恒是乾隆身邊不可缺少的心腹之一。傅恒也非常爭氣,在各個崗位上幹得都不錯,歷任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並在軍機處二十餘年,在征戰大小金川及平定準噶爾部的戰爭中傅恒都有出色的表現,被乾隆皇帝封為“一等忠勇公”。在清朝紫光閣內的“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畫像中,傅恒排名第一。
出色的工作能力再加上皇后弟弟的身份,使得傅恒成為清廷的重臣。位高權重,那麼宅邸的規模自然也小不了。傅恒的宅邸位於如今北京景山東側的沙灘地區,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傅恒宅“面積之廣、建築之壯麗,當年為北京第宅之冠”。
由於“一等忠勇公”的爵位是可以世襲的,所以傅恒過世後爵位由其次子福隆安承襲,之後又由福隆安這支的後人豐紳濟倫、富勒渾凝珠、慶興、果齊遜承襲。果齊遜死後無子,便由本家親戚松椿承襲,一等忠勇公府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被改稱為松公府。
清朝滅亡後,傅恒的宅邸和中國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高校結下了緣分,這就是北京大學。1916年北京大學的標誌性建築北大紅樓開始動工修建。1918年北大紅樓建成,考慮到學生的體育鍛鍊問題,學校便將紅樓北側屬於松公府的一片空地租下作為操場,這就是日後北大著名的“民主廣場”。
1931年為了拓展辦學空間增加校舍面積,時任校長的蔣夢麟先生將整座松公府買下,並對裏面的建築進行改建。目前尚有一座院落還保持著原有的模樣,這就是著名的“孑民堂”。1947年北京大學為紀念蔡元培先生,特意將原松公府西路建築中的一個院落以蔡元培先生的號——“孑民”命名。“孑民堂”如今位於國家文物局內,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整座院落為一座兩進四合院。這兩進院落是現在能看到的傅恒宅邸的全部建築遺存了。
歷史上,除了宅邸,傅恒還有自己的家廟,家廟與住宅相鄰。現在的沙灘北街15號院就是當年傅恒的家廟所在。民國時期,其家廟被北京大學買下,1934年5月由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共同設計的北大地質學館正式在此開工建設。這座建築現為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辦公場所。如今,樓的北面還有昔日傅恒家廟的青石板和柱礎保留,從柱礎的體量來看,傅恒家廟規模也不小。傅恒家廟中還有一塊石碑,該碑現收藏于“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五塔寺)內。
除了京城裏的這座大宅院,傅恒在北京西郊還曾先後有過兩座私家園林。其一便是以他的字——“春和”命名的“春和園”。“春和園”在圓明園東南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傅恒搬出。“春和園”被乾隆帝賜予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傅恒的女兒正是永瑆的福晉。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和園”更名為“綺春園”,成為圓明三園之一,1860年毀於英法聯軍大火。
傅恒從“春和園”搬出後,搬入“淑春園”。八年後,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傅恒因病去世,時年不到50歲。傅恒病逝後,“淑春園”改稱為“春熙院”,成為皇家禦園。嘉慶年間“春熙院”又被分賜給王公大臣,其中西部為“鶴鳴園”,東部為“鏡春園”,東北部為“朗潤園”,南半部還稱為“淑春園”。清末這些園林大多破敗不堪。自1921年起,燕京大學開始在這裡修建校園。有意思的是,傅恒宅邸和園林,似乎與北京大學有著冥冥之中的緣分,1952年高校院係調整,傅恒曾經住過的園林,又成為新的北京大學的校址。
在傅恒去世後,乾隆帝聞訊“深為震悼”,並親臨祭奠。嘉慶元年(1796年),因其三子福康安的戰功,傅恒被追贈貝子銜,後福康安病死於疆場,傅恒又被追贈郡王銜,配享太廟。傅恒病逝後,其“身後地”選擇在了天津薊縣,就是現在的穆馬莊村。傅恒墓規模較大,那裏最初並無居民居住,1959年修建“于橋水庫”時,因為穆馬莊村位於庫區,所以整村搬遷到了傅恒墓的基址上。最初,傅恒墓的大部分地面建築包括兩排石像生均保存。後來,傅恒墓和相鄰的福康安墓被陸續拆毀。現在的傅恒墓和僅有一座三孔平橋、一道馬槽溝和地宮遺跡得以保留,而福康安墓也僅剩地宮遺跡。 宋君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