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貴州民族工藝品步出“深閨”走向世界

2018年08月08日 16:36: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8月2日電(記者羅羽、肖艷)坐落于北京崇文門西大街原比利時駐華大使館舊址的華寶宮展廳內,幾十件苗繡産品與其他展品一道,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使、參贊展出,成為苗家婦女劉英一直以來無比自豪的事。

  “我們製作的苗繡産品得到了向世界展示的機會,這代表貴州民族文化走出了大山,走向世界,獲得更多關注。”劉英説。

  40歲的劉英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人。她從小學習苗繡,憑著精湛技藝,成為黔東南州凱里市市級苗繡傳承人。20多歲時,劉英到北京做苗繡生意,創建了自己的工作室。2013年為回報家鄉,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她回到凱里市註冊了一家公司,從事苗族服飾以及苗繡家居用品等製作生産,目前年純收入700萬元至800萬元。

  劉英説,苗族文化需要走出深山,融入現代人的生活。為了讓苗族文化走出去,她一邊收藏傳統苗族服飾,搶救日漸瀕危的遺産,一邊推廣苗族文化,依託家居用品、生活用品等創新苗繡産品、擴大市場,以此帶動全州1000多名繡娘就業,産品遠銷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

  劉英並非個例。在安順市天龍屯堡景區入口處的一家東方蠟染展示廳內,各種蠟染産品銷售火熱。據展廳老闆楊正華介紹,蠟染在苗族群眾中屬三大技藝之一,他出生、居住的安順市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

  “蠟染全部純手工製作,過程涉及數十個步驟,加上濃郁的民族特色,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楊正華説,近年來,通過不斷到外地做展示和推廣,他的蠟染生意越做越好。2013年以來,其蠟染廠一年製作蠟染産品約10萬件,銷售額四五百萬元,産品除了在國內銷售,還出口歐美國家。

  政府也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53項72個保護點、佔全國名錄總數的3.9%的黔東南州,近年來高度重視發展民族文化,通過政策扶持、傳承保護等舉措,推動傳統民族工藝品産業迅速發展。目前黔東南州民族民間工藝品加工企業近3000戶,民族工藝品産業産值約25億元,重點民族工藝品加工企業帶動就業人數2萬人,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超過3000人。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