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的神力何來?
牛春梅
點映票房過億元,公映首日票房過兩億元,徐崢的新片《我不是藥神》起片勢頭頗猛,同時也是近十年來首個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國産片,已經被許多人斷言將成為今年的現象級影片。這個“藥神”為什麼這麼神?
它真的是不世出的神片嗎?作為一個年輕導演的首部院線作品,它是令人驚艷的,但瑕疵還是有的,可以説是一個完成度比較高的商業片。在影片的人物設置、劇情發展中也不乏套路,看得到一些好萊塢影片的影子。
從徐崢的表演看,以往一直被定為喜劇演員的他,爆發出了戲劇演員的演出實力。影片前半部分是以往誇張的喜劇表演,後半部分則平實樸素,以細節塑造角色,閃爍著演員的職業光彩。但這不是一個演員應該做到的本職工作嗎?
讓這部影片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原因應該是它的題材,它關注的焦點。這是當下為數不多的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講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是誰都會遇到的生病吃藥的事。藥品價格過高、因病致貧這些話題都是近幾年來的社會熱點,看著片中癌症患者因為吃不起昂貴的抗癌藥只能慢慢等死,觀眾更容易産生共情,激起共鳴。
演員王硯輝在首映現場説了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説:“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我覺得我們做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如今電影明星常見,而文藝工作者不常見,正是這部影片關注老百姓,為老百姓發聲,才讓他有底氣説出自己是文藝工作者。王硯輝説這句話的時候,覺得自己在年輕人中間顯得有些老了,其實為老百姓發聲的觀念永遠不會老。
《我不是藥神》如此受歡迎,也説明觀眾對現實主義題材的渴求。關注普通人的現實題材影片一向都是有力量的,曾幾何時,這一類型的影片是國內電影市場的主流,許多今天的大導演當初都是從現實主義題材出發並取得成功的。因為真實生活才能直抵人心,其所具有的力量是那些架空、虛構、穿越題材所不具備的。只是從現實出發的他們,如今卻更願意和以為會受市場歡迎的怪獸、玄幻糾纏不清,其實這恰恰暴露了他們的短板,走向一個又一個滑鐵盧。
令人高興的是,該片導演、年輕的文牧野在首映式上説:“這是我非常喜歡的題材,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真正溫暖的題材,所以我會一直走下去。”廉頗老矣,就讓年輕人駕馭現實主義題材馭風前行吧!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