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戲劇IP如何再煥生機?《戰馬》馳騁四年再出發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6日電(袁秀月)26日,中文版舞臺劇《戰馬》在京舉辦新聞發佈會。中國國家話劇院黨委副書記白雪峰、大麥網首席運營官韓強,以及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有關負責人出席。
舞臺劇《戰馬》改編自英國作家麥克·莫波格的同名小説,是一個關於友誼、勇敢、堅韌與信念的故事。
2007年,該劇在倫敦英國國家劇院皇家奧利弗劇院進行首演,大獲成功。自首演以來,已相繼在全球10余個國家演出超過4500場,觀演人數超過800萬人次。
此外,還斬獲了包括托尼獎、奧利弗獎在內的全球24項戲劇大獎,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戲劇作品之一。被譽為英國文化的新象徵、英國偉大的國寶級作品。
在這部以“馬”為主角的作品中,英國國家劇院大膽嘗試,結合多種藝術形式,選擇了一種源於非洲馬利獨一無二的工藝以及“實操木偶”的方式,將《戰馬》主角喬伊(Joey)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舞臺上。
在三位操偶師的操控下,這只斥資360萬元人民幣,由14個人耗時8個月手工製成的馬偶,也來到發佈會現場。
無論從體型、姿態、呼吸、嘶鳴,還是在舞臺上的行走、奔跑,喬伊都與真馬無二。《戰馬》中文版木偶組導演劉曉邑介紹,這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反覆訓練與互相之間默契配合,操偶師們才能夠營造出栩栩如生的舞臺效果。
今年也是舞臺劇《戰馬》中文版演出的第四個年頭。作為中英戲劇戰略合作的首部作品,該劇曾于2015年9月在國家話劇院劇場進行首演。
隨後兩年多時間裏,該劇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哈爾濱和西安演出239場,觀眾人數達20多萬,掀起一股“戰馬”熱潮。
來自北京的童新然今年剛11歲,她表示,第一次看到喬伊時,就被它深深吸引。
“我第一次接觸《戰馬》是在電視節目上,我平時很少看電視,那次無意中看到,就覺得它實在太酷了。我還讓媽媽給我買了《戰馬》的書,她以為我不會喜歡戰爭類的書,沒想到我反覆看了兩遍,還看了電影版。第一次在舞臺上見到馬偶,我覺得喬伊這個形象比電視上的還要酷。”
“只有當我們的話劇作品不再一味追求外在表現形式,而是追根溯源地探尋內在的民族傳統、文化基因、道德觀念、思想品質,用人性光輝和思想光芒直達觀眾的內心,中國話劇的潛力和活力才能真正地迸發出來。”在國家話劇院黨委副書記白雪峰看來,《戰馬》是一個內涵和形式、藝術和商業相統一的成功案例。
大麥網首席運營官韓強表示,作為此次聯合主辦方,大麥網及旗下專注現場演出的品牌MaiLive將與國話聯手,將這一經典舞臺劇,以更豐富多元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策略溝通及公共關係總監朱俊博表示,英國文化教育協會一向致力於推動深入和多元的文化交流,包含優秀創意和作品的展示、專業人員的技能培養和具包容性的觀眾發展計劃等,《戰馬》中文版恰是典範。
據悉,舞臺劇《戰馬》中文版的北京站演出,將於8月8日在國家話劇院劇場拉開帷幕,一直持續至9月9日,總計演出五周24場。(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