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牧騎:讓118萬平方公里土地開遍“藝術之花”
中新網呼和浩特6月23日電 題:烏蘭牧騎:讓118萬平方公里土地開遍“藝術之花”
作者 烏婭娜
9個人、2輛勒勒車、4件樂器。1957年,第一支烏蘭牧騎在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草原上誕生。這是一種隊伍短小精悍、隊員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的小型綜合文化工作隊。
“一場演出將近2個小時,表演、報幕、配樂就只有這9個人。牧民朋友喜歡得不行,就多表演幾個節目。”第一代烏蘭牧騎隊員依蘭老人回憶説。
61年過去了,這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已發展為75支隊伍,超過3000名隊員,遍佈整個內蒙古。
這個肩負著演出、宣傳、服務、輔導等任務的文藝組織被一代又一代烏蘭牧騎人堅守著。22日,烏蘭牧騎座談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來自文化、藝術、歷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挖掘和保護“烏蘭牧騎精神”。
對於13歲就進入烏蘭牧騎的蒙古族歌唱家拉蘇榮來説,當年演出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有一次我們中午到達了演出地,牧民早早就等著,中午太陽特別毒,我一邊唱歌一邊拿袖子擦汗。突然有一位馬倌走到我面前,從衣服裏掏出他自己用的毛巾輕聲跟我説‘擦擦吧’。這一個小小的舉動説明,牧民沒有把我們當成是明星或者演員,而是把我們當成兄弟。我們演出隊不管走到哪兒都是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牧民需要我們,我們也離不開牧民。”
今年76歲的金花也是一名老烏蘭牧騎隊員,她説:“我們什麼時候到達牧民身邊什麼時候開始演出,有時候是晚上,有時候是早晨,有時候觀眾只有幾個人,我們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用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表達對草原和人民的熱愛與讚美。”
記者了解到,為了向全國推廣烏蘭牧騎經驗,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提議,1965年初,文化部決定選調3支內蒙古烏蘭牧騎代表隊到全國巡迴演出。帶著傳播經驗、宣傳革命思想、觀摩訪問學習的任務,從1965年5月到1966年1月,烏蘭牧騎走訪了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行程10萬多公里,演出600多場,觀眾近百萬人。“烏蘭牧騎”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此後幾十年間,烏蘭牧騎更是走出國門,先後到達8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蒙古族歌舞、草原文化、中華民族文化都融入在作品中。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介紹:“了解了烏蘭牧騎的故事後,全國文化系統組織文藝工作者組成豐富多樣的‘烏蘭牧騎’式文藝小分隊,奔赴基層一線,以文藝的形式為人民服務。同時,進一步做好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工作,努力實現從‘只服務劇場觀眾’向‘隨時隨地服務群眾’轉變,從‘要我深入生活’向‘我要深入生活’轉變,從‘短期的體驗生活’向‘長期的蹲點創作’轉變,以我們的優秀作品和實際行動,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過程中,踐行烏蘭牧騎精神。”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非遺中心主任連輯感慨道:“我曾經也是烏蘭牧騎中的一員。在這個文藝被商業裹挾的時代,烏蘭牧騎紮根基層,堅持文學藝術的民族性,其所體現出的社會效益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和發揚。”
阿拉騰陶格陶與丈夫都是新一代烏蘭牧騎的隊員,他們的女兒如今又成為蘇尼特右旗少年合唱團的團員。阿拉騰陶格陶説:“希望我的女兒像我們一樣,繼續在草原上歌唱,表達對草原文化深深的眷戀。”(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