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兒童劇《鷸·蚌·魚》把成語故事搬上舞臺 展現中國傳統文化

2018年06月07日 09:22: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無臺詞表演展現中國傳統文化

  沒有一句臺詞,但滑稽的動作卻引來孩子們一陣陣笑聲;雖然講述的是動物間的故事,孩子們卻明白了人世間的道理。日前,中國兒童藝術劇院2018年首部新戲——兒童劇《鷸·蚌·魚》在京首演,用創新的表現形式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

  成語故事的新表達

  《鷸·蚌·魚》由國家一級編劇、中國兒藝副院長馮俐編寫、青年導演吳旭執導。作品的靈感來源於《戰國策》中燕國蘇代遊説趙文惠王時所用的“鷸蚌相爭”的成語故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國人皆知,但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成語故事過於簡單,戲劇線條不豐滿,主創在原故事上緊抓故事寓意主題,在故事的發展、戲劇矛盾的推動、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作了富有想像、深入淺出、層次分明的創作,加入了“漁妻”的角色,不僅講述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也增加了“漁夫婦相爭,鷸蚌得利”的橋段,成語故事的道理在孩子們的心裏進一步深化。

  “通過以複式結構強化原成語的寓意,我們希望可以讓孩子們看著開心,家長看著有趣。”編劇馮俐在創作之初,不僅在藝術表現上做了考量,而且在藝術市場上也有所思考。

  近年來,我國兒童劇領域作品低優化傾向突出,讓孩子“哈哈大笑”的作品多,讓孩子“哈哈大笑之餘又能明白一些道理”的作品少。《鷸·蚌·魚》導演吳旭認為,優秀的兒童劇作品應該是溫暖、快樂而又有營養的。《鷸·蚌·魚》把傳統成語故事搬上兒童劇舞臺,並用新穎的方式重新演繹,就是想讓孩子在感受快樂的同時,接受傳統文化的滋養。

  此外,目前很多兒童劇改編自熱播的動畫片,成為動畫片在舞臺上的衍生品,雖然票房有保障,但卻缺乏原創性。吳旭認為,包括兒童劇在內的舞臺藝術,都應該大力在原創上下功夫,那樣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而成語故事等傳統文化,為兒童劇的原始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肢體劇的新呈現

  作為一部沒有一句臺詞的兒童劇,《鷸·蚌·魚》整部劇的情節走向、情感變化都要依靠音樂與形體等多種藝術手段去表現。

  作為用肢體語言講故事的作品,《鷸·蚌·魚》的演員在動作中去展現故事線索,在動作中去刻畫人物內心活動。同時,因沒有語言的特點,《鷸·蚌·魚》演出的受眾群體範圍也可放大,讓不同年齡、不同國家的兒童都可以觀看。

  吳旭介紹,考慮到《鷸·蚌·魚》的受眾群體主要是兒童,如果完全採用肢體語匯來表現,就會使兒童觀眾群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與孩子形成的觀演關係不是“猜”而是需要用直接的方式、形象來與他們互動、交流,所以該劇運用“偶”的形象來輔助肢體動作的表現。“偶”的運用,不僅豐富了人物的形象、動作的展現,也增加了觀賞性。演出中,每次“偶”的出場,都會引起孩子們的陣陣驚呼,説明這樣一種表現形式十分貼近低幼兒童的審美特點。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流傳已有兩千年。成語故事中所展現的人物形象,筆觸鮮明,動態十足,很容易使人有從“一個點聯想到一個面”的想像。《鷸·蚌·魚》中所展現的也是將人物形象的描繪聚焦在人物的典型動作中,在動作中讀懂、意會人物動作背後的動機。

  “‘意會不需言傳’是沒有臺詞的《鷸·蚌·魚》的創作理念,整體的舞臺呈現都應注重‘意’字,需要虛實結合、以點到面的佈局,需要用簡潔、明瞭、鮮明、緊湊、流暢的手段,來達到‘意會不需言傳’的創作理念。”吳旭説。

  走向國際舞臺的新嘗試

  《鷸·蚌·魚》不僅在選材上依託傳統文化,更在表現形式上融入多元的中國傳統元素,因為“這部劇要想走向國際舞臺,就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鷸·蚌·魚》的整體視覺呈現採用了“寫意水墨畫”的表現樣式:把舞臺當成畫紙,以水墨畫的繪畫特點、色彩運用、局部點綴等方式來表現場景;利用演員與相對寫實性的道具、“偶”的關係來表現場景的物理空間;運用演員的肢體表現結合道具的使用來做場景的變化;演員的基礎服飾的款式、色彩與場景的色調保持呼應;標誌性的人物服飾配合肢體語言來展現流動水墨畫的韻味;“偶”的運用以突出、典型的特徵來表現人物形象,並在演員肢體動作的配合下完成角色“神似”形象的塑造。

  以悠遠、空靈、簡潔、寫意的音樂曲風結合相對寫實的音效來描繪、勾勒水墨畫整體氛圍,這是《鷸·蚌·魚》的聽覺呈現。作品充分運用中國傳統音樂元素,以豐富多變、富有中國特色的絳州大鼓為主,以不同的傳統鼓點結合部分戲曲音樂元素來展現“爭”的動態,以悠揚、舒緩的音樂形態來表現江南水鄉的韻味,以單線條的音樂形態配合簡潔、逼真的音效來刻畫大自然的神韻。總之,孩子們在觀看《鷸·蚌·魚》時,猶如在欣賞一幅清新、雅致、簡潔、流動中的水墨畫。

  據了解,接下來《鷸·蚌·魚》將參加國際兒童戲劇節。“我們希望用創新性呈現手段,令傳統故事符合現代審美需求,以富含中國文化元素和東方智慧的作品,向世界觀眾無障礙地講好有趣且富有哲理的中國故事,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