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東北“泥人王”捏出快樂、回憶和鄉情 近5年買泥10噸

2018年05月31日 14:14:00來源:瀋陽晚報

  心手合一!

  東北“泥人王”捏出快樂、回憶和鄉情

  開辦公益講堂+進高校授藝 他要把絕活傳下去

  不到一個小時,一塊普通的泥巴就在王辰手中變成了活靈活現的泥人:抻面夥計、釘鞋匠、茶水夥計、賣糖葫蘆的……表情誇張、形態各異、憨態可掬。

  69歲的王辰是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王氏泥人製作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這些年,除了潛心創作泥人,他還面向社會開辦了公益課堂,學生已有百餘人,其中包括來自13個不同國家的外國學生。昨日,王辰接受了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的採訪,講述了東北“泥人王”的傳奇故事,還有他那份“捏”出來的鄉土情懷。

  昨日上午,在自己的泥人藝術館中,王辰和學生們交流捏泥巴的技巧。大約10分鐘後,他沒用任何輔助工具,只靠一雙巧手,便通過捏、塑、搓、揉、摁等技法,將一塊普通的黃泥巴變成了一個張著大嘴、憨態可掬的泥人。

  王辰説:“我姥姥就愛捏泥人,母親也喜歡,從小母親手把手傳授給我泥塑技藝。其實,我本應成為機械工程師,但由於太喜歡做手工,上班後主動調到單位俱樂部做了一名專業美工。當時我家住在三台子,那裏的黃泥特別好,粘性大還細膩,我就天天捏,越捏越愛捏,從此,黃泥就再沒離過手。最近五年,我買泥都有十噸了……”

  記者觀察到,王辰捏的泥人大部分都在笑。他説:“捏泥人給我帶來很多快樂,如果生活中有煩心事,我捏一捏都能給自己捏笑了。捏泥人是我疏導情緒的一個有效途徑。”

  捏的不僅是回憶 更是一種情懷

  “接地氣而不俗氣。”王辰這樣評價自己的泥人。他的作品主要表現東北人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和豪放粗獷的性格,給人一種懷舊和回歸自然的奇妙聯想。

  多年來,王辰一直在不間斷地創作泥人,他最得意的作品是“盛京老手藝”系列和農民形象。一個個老行當的人物,通過他的巧手變得鮮活起來:賣糖葫蘆的、店小二、做抻面的、拉二胡的、剃頭匠……每個人物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笑,身上穿著的則是東北特色棉襖和棉褲。

  “隨著城市的發展,很多老行當已經不多見了,但這些兒時的場景還深深印在我的心裏。”王辰表示,他之所以通過泥人再現當年的風土人情,是因為他熱愛這片土地,懷念童年的市井人情。

  公益授課學生上百 希望技藝傳下去

  王辰除了自己“玩”泥人,還立志把“泥人王”的技藝傳下去。皇姑區委宣傳部為他建立了工作室,每週三都在這裡舉辦公益講堂。王辰的工作室位於長江街134號的舍利塔街道建賞歐洲社區,約20平方米,這裡擺放著上百個形態各異的泥人,都是王辰和他的學生一起完成的。

  除了每週三按時給學員講課,王辰還經常去高校為大學社團傳授技藝,很多外國留學生特別喜歡和王辰一起“玩泥巴”,領略中國民間藝術的魅力。

  建賞歐洲社區的工作人員表示:“每年寒暑假,社區都會組織一些五六歲的小朋友來工作室玩泥巴,他們都很喜歡捏泥人。”王辰表示,自己有信心把這項民間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泥人王”:心手合一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記者:您捏泥人基本不用工具,為什麼堅持徒手捏?

  王辰:我鼓勵學生少用或者不用工具。因為手是由心來支配的,所謂“得心應手”嘛,我認為再好的工具也不如手。剛捏出的泥人帶著製作者的指紋、體溫甚至是思想和感情。想捏的時候才捏,一氣呵成,心手合一呈現出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記者:您的下一代會繼承這門手藝嗎?

  王辰:我的兒子是美術老師,也很熱愛這門手藝,他會成為王氏泥人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記者:我看到您的泥人燒制後多是泥土的本色……

  王辰:現代生活中,大家看到的華麗東西太多了,泥土的顏色樸實接地氣,大家能找到返璞歸真的感覺。看到泥人,可以讓人找到兒時單純的快樂。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 呂佳 文並攝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