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中國故事打造現實主義精神高地

2018年05月21日 10:30: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用中國故事打造現實主義精神高地

  【文藝觀潮】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講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歷史發展至當代,電視劇這種大眾藝術樣式,以其廣闊的受眾面、強大的社會影響力“獨領風騷”于文藝百花園。縱觀我國電視劇發展史,可以發現現實主義精神始終是貫穿其中的一根精神紅線。真切的時代關照、濃重的擔當品格、強烈的人文情懷、厚篤的文化意識,讓觀眾在一段段生動的影像故事中,感知現實溫度與人生真諦。無論回望歷史還是描摹當下,那些國産劇中的優秀作品總能夠為社會構築起精神高地,為觀眾開墾出心靈凈土。

  現實畫卷為改革發展鋪陳壯美篇章

  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現實主義創作思想在當代語境中的題中之義。彰顯時代特徵,反映社會實際,不僅是電視劇的藝術本質之一,更是其重要的文化使命。

  遙望當初,從1958年以節約糧食、憶苦思甜為主題的中國首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到20世紀80年代初反思傷痛、呼喚新生的《蹉跎歲月》《今夜有暴風雪》《喬廠長上任》《有一個青年》《女記者的畫外音》等,就已經為我國電視劇拉開了鮮明的現實主義帷幕。

  20世紀80年代末,現實題材電視劇開始高水準起步與發展,許多作品至今仍被津津樂道。刑偵題材中的《便衣警察》用一個年輕警察的成長故事折射人性光芒;農村題材中的《籬笆、女人和狗》挖掘農村問題的文化癥結和農村女性的命運歸宿;軍旅題材中的《和平年代》用一名普通軍人對信仰的執著堅守,反映出我國市場經濟大潮中事業與情感的關係;商業題材中的《北京人在紐約》對於當時的“出國熱”進行了社會與文化層面的雙重剖解;反腐題材中的《蒼天在上》以藝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為官場敲響了警鐘。除了上述烙刻著類型標記的作品之外,還有一些如《外來妹》《風雨麗人》《公關小姐》《情滿珠江》等,以“小人物,大時代”為敘述範式,外化出在這種勢不可擋的社會變化中一些典型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掙扎與抉擇,既昭示了社會發展的內在邏輯規律,又表明瞭宏觀環境和微觀個體之間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進入新世紀以後,儘管我國熒屏上偶有披著現實主義外衣的偶像化、懸浮化和過度娛樂化之風,但仍涌現出一大批在市場經濟的制播生態中真正恪守現實主義精神的精品力作。《北風那個吹》《平凡的世界》《老農民》《鋼鐵年代》《溫州一家人》《雞毛飛上天》等作品,都將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和萬千氣象作為個體與家庭情感的景深演繹,兼顧了戲劇張力和社會容量。事實證明,電視劇只有以反映時代精神、回答時代課題為己任,才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在觀眾心目中樹起豐碑。

  奮鬥故事為百姓生活描繪幸福圖景

  文藝創造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百姓真心歡迎的電視劇,常常是以市井小人物作為主人公,這些角色裹挾的現實溫度與生活質感,會讓大多數觀眾産生“心有慼慼焉”的親近感和代入感。

  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20世紀90年代初,一部萬人空巷的長篇室內劇《渴望》,讓觀眾沉浸于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和命運走向。自此,專注于透視平民的生活和情感,便成為我國電視劇創作的一種文化自覺。《過把癮》讓不少觀眾從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中看到了自己;《牽手》深度解析了現代都市人的複雜情感世界;《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鋪展出一幅北京大雜院裏的世俗風情畫;《士兵突擊》展現了一名普通士兵傳奇般的生命跨越。凡此種種,都用藝術的力量讓平凡人生煥發出灼灼光彩,令觀眾身臨其境地領略到美好和偉大就在身邊。

  值得一提的是,優質輕喜劇作品,更是把小人物的生活呈現得淋漓盡致、余味十足。《編輯部的故事》以編輯部構築的微型社會作為敘事依託,運用“調侃”的方式展現人生百態;《我愛我家》用一系列具有高度寓言性的小品故事,令觀眾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兩部作品都成為至今難以逾越的經典。

  近些年,以一場婚姻歷程來昭示真愛無價的《金婚》,講述80後拼搏故事的《奮鬥》,探討當代都市中婆媳關係的《媳婦的美好時代》,展示50年愛情經歷的《父母愛情》等,均從不同側面表現出創作者的民生情懷,彰顯百姓追求幸福的願景。但也應看到,當下熒屏多青睞富貴階層,只展示物質慾望而忽視奮鬥歷程,極易對觀眾造成誤導。電視劇創作者理應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中,把百姓的所思、所為傾注在鏡頭中,謳歌奮鬥人生。

  歷史鏡像為當代社會賡續民族基因

  改革開放40年間,《開國領袖毛澤東》《中國命運的決戰》《長征》《解放》《恰同學少年》《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海棠依舊》《彭德懷元帥》等一批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大手筆再現歷史風雲、刻畫偉人形象;《敵營十八年》《夜幕下的哈爾濱》《亮劍》《歷史的天空》《潛伏》《北平無戰事》等一批革命題材電視劇通過展現正面戰場或隱秘戰線,還原了戰爭環境下革命者的壯懷激烈。年代更疊,但作品中的堅定信仰和濟世品質,在今天仍具有觸及靈魂的精神感召作用。

  作為一種創作思想和表現手法,現實主義在歷史題材電視劇中往往以超越時空的現實關照作為藝術表徵。從早年的《努爾哈赤》《末代皇帝》,到後來的《唐明皇》《武則天》《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漢武大帝》,再到近年的《大秦帝國》《于成龍》等,這些歷史正劇在創作中以唯物史觀為導向,以真實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為選題,以“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為原則,將傳統文化尋蹤與時代精神弘揚深度交融,將回望民族歷史進程、揭示社會歷史內蘊與民族振興的夢想融會貫通。

  另外,《四世同堂》《圍城》《白鹿原》等文學名著改編劇,《大宅門》《喬家大院》《闖關東》等家族年代劇,《濟公》《封神榜》《瑯琊榜》等古裝傳奇劇,都利用土生土長的中國故事來弘揚民族精粹,在當代生活中激活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迸發出充溢著文化自信的中國氣派。

  適逢誕生60週年的中國電視劇,在這一甲子的時光穿梭中奏響了一曲嘹亮的現實主義之歌。未來,現實主義精神將永遠是中國電視劇生存和發展的不二法寶。新時代的電視劇創作者,只有繼續不忘初心地在火熱現實生活中仰觀俯察、深思感悟,才能打造出更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備的精品之作、精神價值和藝術價值“齊飛”的“高峰”之作。

  (作者:閆偉,係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編輯)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