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超級連接的故宮博物院:採取新方法,迎接新公眾

2018年05月08日 09:0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超級連接的故宮博物院:採取新方法,迎接新公眾

  ——寫在2018年世界博物館日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自國際博物館日設立以來,每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都會在5月18日這一天舉辦慶祝活動,旨在使社會公眾認識到,“博物館是促進文化交流,豐富文化生活,增進人們之間相互理解、合作,實現和平的重要機構。”目前,全球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參與國際博物館日的相關活動,例如2017年,全球共有157個國家的36000余座博物館,參與國際博物館日的活動,慶祝活動可以持續一週時間。

  國際博物館協會每年均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主題。回顧這些主題,可以反映出當代的博物館職能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有著越來越廣泛的關聯。例如1992年的“博物館與環境”,1993年的“博物館與土著人”,2001年的“博物館與建設社區”,2002年的“博物館與全球化”,2003年的“博物館與朋友”,2004年的“博物館與無形遺産”,2006年的“博物館與青少年”,2009年的“博物館與旅遊”,2011年的“博物館與記憶”,2016年的“博物館與文化景觀”等。

  分析歷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今日博物館早已成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體系中,無法分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博物館自身如果缺乏對不斷擴大的社會職能保持正確認識,不重視創造博物館與各個領域保持密切聯繫,社會公眾將無法正確了解博物館在現實生活中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

  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超級連接”一詞首次出現于2001年,以描述今日社會多渠道的溝通媒介,包括面對面的交流、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體、電話以及網際網路。這一主題的涵義就是讓博物館成為連接公眾與多元文化的紐帶,用創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眾來到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文化氛圍,獲得深刻新鮮的文化體驗,共用豐富的文化成果。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文化遺産的守護者與傳承者,也是中國文化對外交往的一張亮麗名片。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通過陳列展覽、社會教育、數字技術、文化創意産品等方面,加大故宮文化傳播影響力;通過古建築維修保護、故宮文物醫院文物藏品修復、國際組織培訓、故宮研究院、境外考古合作等方面,加強國際合作;通過太和論壇、重大外事活動、重要外事接待、外交使節進故宮活動等方面,樹立故宮博物院良好形象;通過故宮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平安故宮”工程、觀眾限流、全網購票、環境整治等方面,實現良好接待參觀品質;通過影視、話劇、重要國際論壇等方面,傳播故宮精神,感動社會;通過擴大朋友圈贏得社會各界贊助、捐贈和支援。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播能量還有很大潛力,需要在新時代不斷加大釋放力度,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文化客廳。

  紫禁城在北京這座文化古都裏佔有非常獨特的地位,北京城區從永定門到鐘樓,有一條堪稱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中軸線,在這條7.8公里的傳統中軸線上,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組建築,就是擁有9371間房屋、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故宮古建築群。正因為如此,故宮被列為最高的保護級別,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國第一批進入《世界遺産名錄》的世界文化遺産。

  人們訪問故宮博物院的理由,最主要有兩條:

  第一,故宮博物院所在的紫禁城,既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世界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在紫禁城周圍設置了14平方公里的緩衝區,不能建設高樓大廈,保證故宮文化景觀的完整與和諧。壯美的建築、嚴謹的形制、壯麗的彩繪,都表明它是中國官式古建築的最高典範。其中還有很多生動的空間,精美的裝飾、獨特的色彩、真實的資訊、典雅的園林,使紫禁城充滿了時代感、歷史感。

  第二,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186萬餘件文物藏品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載體和見證。論時代,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論範圍,囊括了古代中國各個地域的文明精華,包容了漢族和古代許多少數民族的藝術精粹;論類別,包含了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所有門類;論國別,包含了科技儀器、西洋鐘錶等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眾多國家的外國文物。而且,故宮博物院藏文物大多為清宮舊藏,傳承有緒、保存完好、品相精美,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自2004年開始,故宮博物院進行了持續7年時間的大規模文物藏品清理,經過全面系統的普查整理,得出了文物藏品的準確數量,院藏文物數量從100萬件左右,增加到了1807558件(套)。這是故宮博物院自建院以來,在文物藏品數量上第一個全面而科學的數字。在國務院啟動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的背景下,2014年至2016年,故宮博物院又開展了“三年文物藏品清理”,得到了一個新的文物藏品數據: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總數由1807558件上升至1862690件,其中珍貴文物1683336件,一般文物163969件,標本15385件。

  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不僅數量大,品類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例如在書畫方面,除收藏有大量中國早期著名書畫作品外,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繪畫數量最大、精品也最多,不僅有各大畫派的大批代表作品,還有不少地方畫派的作品入藏,對於系統研究明清畫史十分有價值。數量龐大的清代陶瓷、玉器、傢具、漆器、雕塑、玻璃等器物類、工藝類文物,是研究清代社會經濟、生産力和工藝技術發展水準的重要實證。由車馬轎輿、中和韶樂、品級山等組成的典制禮樂類文物,是研究清代政治禮儀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實證。3.3萬餘件武備類文物,則是研究清代武備狀況、軍事技術發展水準的重要實證。大量的各民族文物,則全面記載著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真實歷史,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産。故宮博物院還保留著大量明代以來世界許多國家流傳到中國的工藝品、科學儀器、藝術作品,豐富多彩,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最直接的證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全國共有近5000座博物館,共收藏國家珍貴文物401萬件,其中故宮博物院收藏168萬件,佔全國珍貴文物的42%。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幾乎都是金字塔型的藏品結構,塔尖是鎮館之寶、珍貴文物,腰身是量大面廣的一般文物,底層是待研究、待定級的資料,而故宮博物院是個例外。故宮博物院藏品結構是個“倒金字塔”,90%以上的文物藏品是珍貴文物,可以説幾乎件件都是珍貴文物。所以説,故宮博物院的責任不可謂不大,這也是故宮博物院持續加大文物藏品保護的最重要的原因。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文化遺産的守護者與傳承者,也是中國文化對外交往的一張亮麗名片。中華民族綿延不斷的歷史文化,在故宮博物院的各類文物藏品裏,均能得到印證。紫禁城有豐富的文物收藏,這些文物所體現的是中國藝術的最高水準。例如建築藝術體現中國傳統磚木結構的鮮明特點,完全不同於西方的磚石結構建築;繪畫藝術往往表現人們內心世界而具有民族特色,不同於西方的油畫;書法藝術作為深奧的藝術形式,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瓷器、琺瑯器等製造技術,玉雕、木雕、石雕等雕刻藝術,體現東方文化的審美特點;戲劇和音樂文物也都展現出很高的民族文化藝術境界。

  一、通過陳列展覽、社會教育、數字技術、文化創意産品等方面,加大故宮文化傳播影響力。

  1、陳列展覽

  紫禁城是故宮博物院獨一無二的博物館空間格局,故宮博物院的陳列展覽從建院之始就獨具特色,即從故宮博物院的皇宮建築和文物藏品出發,確定了宮廷原狀與歷史藝術的陳列體系。通過不斷改進與發展,形成了擁有包括宮廷原狀陳列、固定專題展館和臨時專題展覽在內的完整展覽體系,成為世界著名的綜合博物館。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展覽精彩紛呈、高潮疊起、內外合作、惠及全國、影響世界,不僅在學界具有影響力,在觀眾中也形成觀展熱潮。例如,2015年的“石渠寶笈特展”吸引眾多觀眾參觀,成為現象級的傳統文化展覽。此後又有多個展覽引發觀展熱潮,成為公眾熱議的文化現象。故宮博物院秉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讓故宮文化資源走進人們的現實生活,切實“讓文物活起來”。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