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沙慶“三月三”展示黎苗文化”活化石”
中新網海南白沙4月17日電 (陳權)“龍背、泥片制陶、骨簪、雙面繡……”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黎苗非物質文化遺産17日集體亮相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三月三”非物質文化遺産成果展。本地群眾和遊客通過成果展感受當地歷史悠久的黎族、苗族文化風采。
此次成果展共分為非遺圖片展、非遺實物展、非遺傳承人展示、非遺節目展演和黎族制陶體驗等5個片區,重點展示近年來白沙在非遺保護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其中,非遺圖片展詳細的介紹了白沙非物質文化遺産主要資源和分佈,非遺實物展則展示著白沙民間美術、刺繡、制陶、骨雕、根雕、木雕等珍貴實物。
在非遺傳承人展示區,白沙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也在向人們現場展示著黎錦、制陶、植物染色、黎族雙面繡、骨雕、樹皮布等製作,在現場的非遺節目展演吸引了眾多群眾和遊客的駐足觀看,黎族苗族傳統服飾走秀,黎族苗族民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器樂表演、黎族泥片制陶體驗等活動讓遊客充分領略到民族風情。
“白沙非物質文化遺産是白沙黎族和苗族人民通過口傳心授、世代相傳的無形的、活態流變的文化遺産,它連接著白沙的過去和未來。”白沙文化館館長符少玲説。
遊客告訴記者,以前只知道白沙自然環境很好,景色很美,通過成果展認識到了白沙還有如此豐厚的歷史文化。
據了解,白沙重點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共有33個。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包含黎族雙面繡)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保護項目,2009年入選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老古舞》和《黎族泥片制陶技藝》2010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另外還有《黎族骨器製作技藝》、《黎族民間故事》、《黎族民歌》(潤方言民歌)、《黎族渡水腰舟習俗》和《黎族文身》等入選海南省級名錄。
為進一步促進白沙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從2012年起,白沙陸續在16所中小學校建設黎錦培訓基地,培訓學生達2000余人。每年還在各鄉鎮舉辦黎錦培訓班,培訓婦女達3000余人次。2011年6月18日,白沙黎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佈實行《白沙黎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為白沙非遺保護提供了法治保障,讓白沙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有效傳承。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