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湖南:文化建設助推文化扶貧

2018年04月11日 08:47:00來源:中國文化報

  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皇都侗文化村的歐婄余老人一家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當地文化部門的組織下,她2014年參加了侗錦織造技藝培訓,每年靠織造侗錦産品收入近1萬元,家裏也很快脫貧。

  像歐婄余一樣依靠文化技能或文化産業擺脫貧困的群眾在湖南還有很多。隨著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文化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2017年底,湖南如期實現了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階段性目標,並於今年3月底啟動了全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達標建設“三年行動”,全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由“基本”向“現代”邁進。

  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成果

  在岳陽的臨湘市,329個大大小小的文化屋場間包含著280個宗祠和禮堂。“以祠堂和禮堂為載體,我們探索建立文化屋場,通過引領與引導相結合、租賃與投資相結合、政府投入與社會贊助相結合的方針,由政府投入或補助建設文化屋場樣板,引領全市文化屋場建設。”臨湘市文旅廣新局局長陸如勇説。

  張家界市慈利縣零陽鎮文化站站長向莉介紹,鎮裏的很多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達到“七個一”的建設標準(一個文化活動廣場,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簡易戲臺,一個宣傳欄,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器材,一套體育設施器材)後,都獲得了獎勵資金,各村用這筆錢購置了新的文化設備,現在村裏的文化活動更豐富了,鄰里關係也更融洽了。該縣的《慈利縣農村文化建設資金整合使用實施辦法》規定,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對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達標村予以獎勵,3年累計投入獎補資金600萬元,整合資金2700多萬元。

  除了建設中的湖南圖書館新館等省級重大公共文化設施,湖南省目前還有在建市州級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27個,在建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94個,達到“七個一”標準的在建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近1500個。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湖南未來三年將進一步擴大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成果。

  實現公共文化精準服務

  今年春節期間,遍佈郴州市桂陽縣各鄉鎮的300余座古戲臺熱鬧非凡。光明鄉、泗洲鄉的傳統花燈戲,正和鎮蘆村的民間小調,樟市鎮樟市村的舞龍獅表演等精彩節目流動演出……外出打工返鄉的李夢林看了演出後豎起了大拇指:“沒想到小時候玩耍的古戲臺上現在有這麼精彩的演出,我給一個大大的讚。”桂陽縣副縣長張昭介紹,近年來,該縣充分保護利用古戲臺資源,開展了“百座戲臺千場戲”活動,充分激發了廣大農村文藝骨幹的熱情。

  永州市寧遠縣朵山村2300多名村民中,約有760人習書作畫。這個書畫特色文化村的形成離不開當地開展的公共文化精準服務。寧遠縣文化部門以朵山農家書屋為平臺,協助村裏籌集經費,徵集徵訂了書法美術類期刊供群眾借閱,並指導和協助該村舉辦了三屆村級農民書畫展,展出原創作品近千幅。

  根據湖南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達標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湖南將精心組織開展大調研活動,對接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供需適配度,實現公共文化精準服務。如長沙寧鄉市制定了公共文化需求調查問卷和設施建設標準,有效規範了免費開放服務內容,量化了流動服務、文藝培訓等公共文化服務的時長和參與人數。

  加大文化精準扶貧力度

  據悉,湖南將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類資金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並進一步盤活貧困地區文化資源,積極總結推廣“非遺+扶貧、文化+旅遊”等模式,幫助貧困地區走出一條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又可持續的致富之路。

  截至2017年底,在貧困地區推行的湖南省農村文化志願服務“陽光工程”累計發展村級文化志願服務團隊242支,開展演出、培訓、講座等群眾文化活動179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16萬餘人次。

  在邵陽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的“花瑤古寨”崇木凼村,文化部門組織當地的留守瑤族婦女成立了花瑤挑花合作社,並運用“網際網路+”將挑花作品賣到全國各地,讓留守婦女在傳承民族技藝的同時脫貧致富。

  “未來3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公共文化領域相關法律、政策,發揮省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帶動作用,聚焦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把落實政府責任、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促進效益發揮作為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湖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禹新榮説。(記者 張玲)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