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大街“變臉”非遺一條街?天街集團總經理否認
前門大街14家商鋪調整,部分老字號去留引關注
“天街”不會打造非遺一條街
本報記者 馬婧 孫傑
近日,隨著14家商戶租約到期調整,內聯升、月盛齋兩大北京老字號要撤出前門大街的消息引發公眾關注。對此,前門大街運營方天街集團回應,本次調整屬於商戶租約到期後的正常調整,14家商戶中僅有4家北京老字號,其中大北照相館、盛錫福還在正常經營,暫時閉店的內聯升和月盛齋是否原址經營,還在積極溝通洽談中。下一步,“天街”將延續文化體驗式消費街區的定位,但決不會打造全國非遺一條街。
老字號經營兩極分化
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前門大街,是北京最負盛名的傳統商街,如今面臨客流下滑、店舖經營兩極分化的考驗。全聚德、吳裕泰門前顧客排長隊成為常態,但“壹條龍飯莊”內,週六傍晚的就餐高峰時段,店內竟無人光顧。
前門大街入口處的黃金地段,緊靠星巴克的月盛齋大門緊閉。而在前門大街中部,雖然“百年老店”的牌匾還在,但內聯升門店裏已經空空蕩蕩。近日,和這兩家老字號門店一起關張的,還有譚木匠、唐人坊等商品零售店。
天街集團方面透露,此次調整的14家商戶均為2017年年底合同到期的商戶,絕大部分屬於常規的旅遊商品店。天街集團總經理李軍表示,本次調整希望商戶設置品牌旗艦店、形象店或專賣店,店舖裝修要符合前門大街的整體風貌。同時,希望老字號增加體驗功能,例如月盛齋可以在店裏展示醬牛肉技藝,盛錫福可在店裏展示制帽工藝、加入高端定制。一些主要銷售常規旅遊産品的商戶,則因其品質或經營方式與調整方向不符,不再合作,以避免前門大街陷入旅遊街區“百街一面”的業態同質化困擾。
作為前門大街的特色,老字號一直是街區的“主力軍”。目前,前門大街與鮮魚口美食街一共約有190家的商鋪,其中老字號佔16%,依然是北京老字號最集中的商街,老字號的營業收入更是佔到“天街”店舖總營收的45%左右。
否認“變臉”非遺一條街
在前門大街東側的華韻傳統文化藝術中心,一場來自山東濰坊的傳統民間木板年畫展,已上演數日,現場的年畫套印演示,引來遊客圍觀。就在最近幾年,前門大街陸續開了一批“非遺”店面,如安徽非遺館、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中心等。
記者昨日走訪看到,除了已開業的非遺館,在未開業的店舖中,一些門前還標上了“河南非遺館”“宜興非遺館”等。粗略統計發現,永新華韻在前門大街已開張和正在裝修的非遺門店約有10家。這也導致不少市民質疑,前門大街正“變臉”全國非遺一條街。
“華韻只是前門大街的一個商戶,並不是主導者。”對外界所傳的前門大街“變臉”之説,李軍表示,前門大街“文化體驗式消費街區”的定位一直沒有變,希望吸引外地遊客的同時,也吸引更多北京本地居民來逛。但非遺並非全都適合前門大街的定位,天街集團也在與華韻溝通,希望對旗下非遺店舖進行調整。
目前,前門大街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中心人氣較高,很多北京家長會帶孩子來體驗皮影戲、畫風箏、制陶、摺紙等,但“莞香”“苗銀”之類幾乎純銷售的非遺店舖並不太受關注。“非遺體驗符合前門大街文化消費式體驗街區的定位,但要接受市場檢驗,有市場對接能力的,繼續開下去,不好的就需要調整。”李軍表示,前門大街不會成為全國非遺一條街,維持業態多樣化的同時,更會突出老北京特色。
每年5000萬扶持老字號
面對新商圈的崛起和網際網路衝擊,“天街”的復興之路並不平坦。前門大街上目前共有100多個商鋪,其中有近三成處於關閉狀態。李軍説,前門大街實際僅有5%的空置率,大部分閉店狀態的商鋪已經出租,正在籌備開業。
東城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老字號雲集是“天街”的商業之魂,天街集團每年投入千萬元資金補貼區屬老字號企業,讓他們可以享受每天每平方米1元的低租金。
但目前,一些入駐前門的非區屬老字號仍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東城區將每年整合設立5000萬元促進老字號發展專項資金,只要在前門地區開設北京或全國旗艦店、提供獨特商品或服務、符合街區形象和定位的非區屬老字號,都將能獲得支援。
李軍表示,一些不符合街區定位的商鋪,在租約到期後,將退出前門大街。未來還將探索引入一些深受年輕人歡迎的輕餐飲、創意餐飲等。在主街之外,前門大街內街也正在引入一些創意辦公、精品酒店、便民公共服務等,讓前門大街儘快成為老北京人愛逛的品質商圈兒。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