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僅要走出去 更要走進去

2018年03月19日 11:19:00來源:中國文化報

  文藝界委員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不僅要走出去 更要走進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如今,在國際舞臺、在世界範圍內更廣闊的天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彰顯我國文化軟實力、讓世界人民讀懂中國的重要路徑。

  “要突破華人圈,走進當地人的心。”今年兩會中,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不謀而合,對此問題認識趨同。他們認為,文化走出去的終極目的,不只是惠及海外華人,更要大膽走進當地主流民眾的生活圈,令其有進一步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衝動與渴望。

  駱芃芃委員:要尋找與當地文化的契合點

  在中國傳統文化日漸受到國際關注的今天,擁有3000多年曆史的中國篆刻藝術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走出去,這也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院長駱芃芃多年思考並付諸實踐的老課題。據駱芃芃介紹, 2017年,她承擔由文化部主辦的金磚國家文化節啟動儀式五國大印的設計與鐫刻任務,刻製“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五國大印;2017年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以鈐蓋“中國印”——五國大印的方式揭開了文化節的大幕。“出現在國際視野中的篆刻藝術,表達和展現的不僅僅是篆刻本身,更是中國傳統文化。”駱芃芃説。

  駱芃芃表示,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也要不斷尋找與當地文化的契合點。2012年,她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辦了個人藝術展《中國印的世界——駱芃芃篆刻書法藝術展》。她將牛頓、莎士比亞的名言刻于印章中,讓參觀者體驗到了西方文化的“中國風”演繹,以此拉近了中國篆刻藝術與參觀者的距離。“我們在推介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要讓國外受眾能夠感受到與本國文化的聯繫,這樣參觀者會感到十分親切,也更容易接受。在走出去的時候,要尊重並善於結合、運用、比較當地的文化。”駱芃芃坦言,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的藝術家要有勇氣去面對異國觀眾的目光與評價,只有打進當地民眾的文化圈與生活圈,才能實現文明交流互鑒的真正意義。

  盛小雲委員:讓世界體驗中國美,進而愛上中國文化

  “當前中國文化走出去面臨著多部門各自為政、缺乏統一品牌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評彈表演藝術家盛小雲表示,“有的滿足於搞幾場演出就自稱文化走出去,其實只是走到了華人華僑中,並沒有走到當地主流民眾的身邊,更沒有強調和突出對中國美的展示和體驗,對傳播中華文化沒有起到足夠的作用。”

  今年兩會,盛小雲帶來了《關於推動“文化走出去”,讓“世界體驗中國美”的提案》。她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攜手打造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統一品牌。她建議將“中國美”作為統一品牌,將“讓世界體驗中國美”作為統一主題。“美,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主觀感受,是文化深入人心的結果。當文化走出去的對象真正認可了中國美,體驗到了中國美,中國文化才能由走出去升級為走進去。”盛小雲説。

  盛小雲認為,國家應該採取激勵措施,鼓勵更多的企業和個體投身到推動中國美走向世界、讓世界體驗中國美的事業和産業當中去;拓寬與世界的交流渠道和領域,加強傳播力度,優化傳播佈局,讓世界能夠更多地感受到中國美,體驗到中國美。

  劉月寧委員:由淺層次的走出去,到深層次的走進去

  “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具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力量。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音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揚琴教授劉月寧説。

  劉月寧以在中央音樂學院從教和在國際傳播推廣傳統民樂的經歷舉例,2013年,中央音樂學院與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合作共建的全球第一所“音樂孔子學院”啟動運作;孔子學院國際音樂夏令營從2014年第一屆的十幾人參加到今年百餘名五大洲音樂學子的到訪……“一件件實實在在工作的落地,讓國際人文交流不斷深入,中國文化正在從簡單地走出去不斷向深入地走進去這一目標邁進。”劉月寧説。

  如何從淺層次的走出去到深層次的走進去?劉月寧建議,可考慮設置專項資金,試點支援在國際人文交流領域有影響力的藝術教育及文化傳播專家和團隊,以項目的形式開展“中國音樂移動課堂”國際巡迴講演活動,在國外主流課堂進行分享和傳播,真正實現與當地的教育文化交流互鑒。返回光明網首頁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