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關於三部現實題材民族歌劇的思考

2018年03月15日 08:56:00來源:中國文化報

  《馬向陽下鄉記》《呦呦鹿鳴》《有愛才有家》三部現實題材民族歌劇應文化部邀請,進京參加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引發業界與媒體關注。筆者現場觀看演出,深受啟發,觀感不少。

  這三部現實題材歌劇都以民族歌劇冠名,主題不同,風格各異,展現出中國民族歌劇豐富多彩的樣式面貌,顯示出歌劇藝術展演現實生活的巨大魅力。中國的歌劇藝術不只是正歌劇、板腔體,還有喜歌劇、輕歌劇、小歌劇,歌謠體、歌舞體、説唱體等多種創作體裁與創腔樣式,有多種唱法和多種風格。比如《馬向陽下鄉記》是典型的喜歌劇體裁,喜劇人物、喜劇情節,喜劇語言、喜劇表演形式。《呦呦鹿鳴》《有愛才有家》既有題材嚴肅、主題崇高的正歌劇特點,也兼有音樂語言大眾化、通俗化的輕喜歌劇特質。三部歌劇都是以歌謠體為主的創腔類型,其中有歌舞、有説唱,有兩者兼備,有小歌劇、輕喜歌劇的表演特點。唱法因人而異,不求整齊劃一,比如《馬向陽下鄉記》,憨厚的馬向陽是美聲男高音、潑辣的李雲芳曾是京劇演員、俏皮的梁會計是呂劇演員、有心計又有農民良知一面的劉二叔是美聲男中音。4位主要演員放到一起並不彆扭,入情入戲。三部歌劇創作、表演不拘一格,各具特色。用群眾的語言講群眾的故事,用百姓熟悉的音樂抒發百姓的情感,戲劇關懷的內容體現了大眾性,藝術表現的形式也體現出群眾性。當前,音樂語言和表演的民族化、大眾化是歌劇創作需要關注的兩個問題,《馬向陽下鄉記》創作表演團隊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呦呦鹿鳴》作為一部典型歌謠體風格的歌劇,兼有正歌劇與輕歌劇的特點。主創緊緊把握歌劇音樂擅長抒情的劇種特質,一段段唱腔宛如一首首動聽的歌謠,在劇情展開中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在音樂中展示戲劇人物成長軌跡,刻畫人物性格、顯示人物心理,較為成功地塑造了普通科技工作者的舞臺形象。該劇主人公的平凡與偉大,在人物命運自然展開中得到統一;音樂與戲劇水乳交融,宛如一首抒情詩、一幅水墨畫,意境獨存,淡雅相宜;在現實題材當代人物音樂戲劇創作中獨樹一幟。

  《有愛才有家》主題歌旋律貫穿全劇,音樂形象鮮明、準確。編劇馮柏銘在談到這部歌劇的音樂創作時説:“這個劇的音樂是創作者把劇本、唱詞吃透了以後,很走心地投入到人物裏醞釀出來的,所以才會有這種呈現的效果。一字一句斟酌出來的唱腔,才會有動人的效果,聽起來才好。”這部歌劇音樂有提煉、主題集中,故事感人、表演動人、唱腔動聽。

  筆者近期承擔國家課題研究新世紀歌劇音樂劇,發現近20年來中國喜歌劇、小歌劇幾乎斷檔絕跡,現實題材劇目難覓,歷史題材劇目創新不夠,歌劇學習偏重西方現代,傳統音樂創腔方式借鑒無力。歌劇創作的觀念出現一些問題,題材有些封閉、體裁不夠豐富、風格有些單一。藝術家忙於學習西方歌劇的各種樣式,照貓畫虎,忘記了土洋結合、中西貫通也是歌劇發展的一條路子;忘記了新歌劇“洋為中用”一些成功的創作表演經驗;忘記了西方傳統歌劇、中國傳統音樂行之有效的常規創作方式,致使中國歌劇之路越走越窄。

  《馬向陽下鄉記》《呦呦鹿鳴》《有愛才有家》謳歌當代平民英雄,讚頌他們生活中的真善美,歌劇內容有所突破、形式有所創新。歌劇創作回歸現實生活、回歸調性調式旋律寫作傳統,廣泛借鑒中西傳統音樂手法刻畫新人物、描寫新環境新時代。雅俗共賞的創作方向與繼承創新的藝術成就值得肯定。當然,作為剛剛立上舞臺的作品,三部歌劇都有提升空間,還有繼續修改加工的過程。

  歌劇的當代化與大眾化是劇種發展繞不開的一個課題,題材、內容、形式的時代化、大眾化首當其衝。中國觀眾的內容需求與審美趣味是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觀眾看歌劇,對熟悉的話語和熟悉的內容、形式總是比生澀的藝術表達更加容易接受。鋻於現實題材與當代人物的歌劇書寫沒有既定模式可循、具體條款可依,反而為那些有才華的藝術家提供了創造和創新發展的廣闊天地。中國歌劇發展已經走入了新時代,歌劇藝術工作者只要心中有人民、手裏有本事,必將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書寫中國歌劇發展新史詩。(文/傅顯舟)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