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製新時代的家風文化大餐
家,是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感情牽掛,也是自我安身立命的內在激勵。春節回家,是情感的溫熱和心靈的熨貼;春節家族相逢聚會,自然也是良好家風在時代碰撞和萬象更新大潮裏一脈相承的浸濡和階段性的熏染。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並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作為文化的小單元基點,良好的家風,是道德準繩,也是行為規範,往往成為家族成員強大的內在驅動,成就成員良好的品質塑造,體現成員個人的優良氣質和行為品格,最終影響立世做人的風範與處事為學的格調。
家訓、家規、家約、家儀、家誡、家語等承載和表現了家風行為的具體規範和道德規矩。家訓是集中也是最能展現一個家庭門風的文化單元。良好的家訓深入淺出,精簡概括,團聚著家族成員個體,更嚴厲警戒約束著他們的處世做人做事規範,恰似兩股力量促使著個體品行操守的發展提升。
為後人頌揚至今的諸多家訓,內容涵蓋非常廣泛:勤勞節約、謙虛謹慎、勇敢堅韌、自立自強等體現了家訓對個體成員的修身品質要求;克己奉公、恪盡職守、清正廉潔、尊老愛幼、團結友愛等則體現了家訓對個體成員在社會層面的道德規範;忠貞愛國、保家衛國等則是家訓對個體成員在國家大義層面應盡責任的鄭重訓示。無論是宏大深闊的,還是細膩內蘊的,無一例外都散發著思考和認識的智慧光澤,其豐富的哲理性和便捷的操作性給人深刻的啟發和引導。譬如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北宋司馬光的《溫公家范》、宋元明三代的《鄭氏規範》、明朝吳麟徵的《家誡要言》、清朝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曾國藩家訓》等,句句格律,條條箴言,正是有了諸多具體而細緻的可操行規範,良好的家風才得以在長期的踐諾中規範成矩,沿襲相續。
“一家仁,一國興仁”,“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家風是民風、社風、國風的基礎展現,是社會風貌和國家風度的核心映射。從更廣博的文化角度來看,家風是一個家族長期形成的德行熏染,具有鮮明的家族特性和文化品質,也屬於一種不同時代的文化傳承,推動著民族的繁榮興旺發展。家風在精神內蘊上相對穩定的延續性和傳承性是家風得以傳承後人的基本保障。家風作為個體秉承踐行的理念規範也展現出與社會發展相似的漸變革新。當前主體價值日益多元,個體自由愈加凸顯,家風更是以前所未有的介入性規範著個體在主流價值上的煥美維新。
習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提到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得“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家”和“冢”這兩個字,雖然僅僅就一筆之差,但區別就在於這一“點”擺在什麼位置。對家庭個體要求高一點才能成為幸福之家,反之低一點就可能葬送一個美好家庭。“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縱觀歷史傳統,良好的家風,無一例外約束著普通個體的潔身自好和自主行為,且以一種無可置疑的潛在力量激勵著家族成員的砥礪奮進,護佑著優秀民族文化的沿襲和傳承。
優良的家風是祖輩先賢留給後代子孫寶貴的精神財富。構建優良家風既是嚴要求更需真踐行,不僅關涉到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成為繁榮百姓文化生活的有力推手;而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力,往往和以此文化為生活信念的人群自信感是緊密相聯的,與作為社會基本單元的家庭涵有的文化與信念更加息息相關。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在很大意義上,構建優良家風文化就成為了堅持文化自信的應有之舉。
希冀在春節這個中華民族共慶的傳統節日裏,我們民族的優良家風踏著新時代的歡樂鼓點,在與親人的相聚中,溫暖地守衛著、延續著、拓新著,以熬製呈獻最具濃濃年味的品質大餐,在傳統文化的饕餮盛宴中,經久散發出獨具一格的醇厚馨香。(作者係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毋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