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短視頻,“冷門題材”背後是對社會生活的熱關注

2018年01月13日 09:30:00來源:文匯報

  10分鐘一集的 《了不起的村落》聚焦中國鄉村,喚起大眾對美麗鄉村的關注;二更視頻專注當代中國的普通人、身邊事;《造物集》則向都市人傳遞生活美學……眼下,一批具有人文情懷、視角獨特的短視頻進入公眾視野。

  不僅社交平臺與新聞網站將短視頻作為新的流量驅動引擎,更多人也從“140字文字分享”邁入“300秒視頻分享”的社交模式。經歷了一年多的爆髮式增長後,短視頻勢頭依舊不減。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發佈的最新一期《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路視頻用戶規模達5.65億,其中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為5.25億。僅以旗下擁有眾多短視頻産品的今日頭條平臺為例,其日均播放量總和已超過100億次,來自用戶個體與機構日上傳視頻數達到2000萬個。

  在業界看來,野蠻生長期過後,短視頻正迎來精耕細作的穩步發展期。市場的自我凈化淘洗,加之網路視頻行業內容管理的進一步加強,令短視頻從單純的惡搞、娛樂,到垂直化、人文化、專業化,逐漸找到其健康發展之路。

  “冷門”鄉村、“擦肩而過”的平凡人走進短視頻鏡頭 

  300秒的視頻可以拍什麼?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兩年前,答案可能還集中在娛樂八卦、生活技能分享這些關鍵詞之上。而到了去年,短視頻的題材大大拓寬。古村落、校園保安、大排檔老闆等“冷門題材”或“擦肩而過”的平凡人,都走進了短視頻的鏡頭。

  從中國最後的馴鹿養殖部落鄂溫克,到原住民世居的蘭嶼,以短視頻形態推出的《了不起的村落》選擇把鏡頭對準中國的十個古村落。或壯美或秀美的中國鄉村景致、充滿地域特點的生活方式,以及那些需要更多年輕人接力傳承的特色傳統文化被一一呈現。視頻于上月初上線,前三集隨即獲得超過千萬的播放量。相比刷屏朋友圈的熱門旅遊景點或炫技搞笑自拍,古村落的短視頻可謂“冷門”,卻收穫了許多用戶的點讚,希望到這些鄉村去走走看看,與此同時,如何喚起更多人對鄉村和其中的傳統文化的關注也成為熱話題。

  社會變遷往往蘊藏在普通人的生活細節之中,這也成為短視頻拍攝的發力點。校園裏的保安大爺、夜市大排檔老闆等每天擦肩而過的人成為故事的主角。去年暑期,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與二更視頻舉辦“發現家鄉不知道的美”原創短視頻徵集大賽。在參賽視頻中,尤其令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楊萌芽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大學生陪著生病的爺爺到醫院看病,無意中發現了急診室的男護士這樣一個群體,以他們為主角拍攝的短視頻。他説:“年輕人的鏡頭或許稚嫩,但他們卻有著獨特的視角,往往能以一個很小的切口,關注到當下生活的方方面面。”

  表現手法更有感染力,短視頻追求“每一幀都有資訊量” 

  與“拍客時代”一部手機走天下的網路直播相比,短視頻的技術門檻更高,其傳播不是轉瞬即逝的。為追求産品更多的播放量和更長的生命週期,對內容製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於是,鏡頭中的冷門鄉村和平凡人,因精耕細作而更有感染力。

  在過去一年,隨著專業團隊的集中涌入,電影級的畫質、用心的布光和精緻的配樂成為熱門短視頻的“標配”。在一支專業製作團隊中,攝影攝像、劇本策劃、導演、演員、剪輯……一個都不能少。製作週期也從十幾天到幾個月不等,極端一點的例子,一個不到120秒講述美食製作的短視頻,其製作團隊僅拍攝就花去三個星期。

  華東交通大學三名大學生不久前上傳了一支名為《蘆葦》的短視頻,記錄了留守兒童的故事。從前期準備到最終成片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期間,他們在一個村子裏拍攝20多天,用鏡頭記錄留守兒童的世界。年輕人嘗試用黑白畫面和彩色畫面的對比,來凸顯留守兒童在父母回家前後的心理歸屬變化,這種借用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讓故事更令人感動。

  團隊和硬體的升級帶來的不只是觀賞體驗的提高,更對短視頻包含的資訊量和內容深度提出進一步需求。此前,有平臺為拉動流量,推出低俗惡搞視頻,但短時間的新鮮感過後,很快陷入雷同空洞的困境,令用戶失去興趣。而依靠配音對口型、為音樂配動作等視頻應用新“玩法”,也由於複製者眾多而分散了熱度。在業界看來,短視頻雖然是“碎片化時代”的産物,可與之相對應的,是欣賞方式為創作者帶來的思維方式的轉變,只有“每一幀都有資訊量”、充分調動用戶的情感的優質內容才能脫穎而出。未來,致力於發佈有用資訊、提供專門知識、幫助解決問題的優質短視頻將成為主流。

  也難怪有人下了這樣的論斷:從直播平臺堆出的“泡沫”最終在“短視頻”沉降,而從草根裏“漲”起來的流量,最終還是流到了承載優質內容的大池子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