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淳:梅長蘇教的蕭庭生,不會是沒筋骨的老漢
自從十天前《瑯琊榜之風起長林》(以下簡稱《風起長林》)在北京、東方兩大衛視播出,演員孫淳的微博更新頻率加快了許多。這位曾塑造《走向共和》中的袁世凱、《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瞿恩等經典角色的老戲骨,從未像這次這樣賣力宣傳自己的新劇——上傳劇中角色的表情包,與黃曉明、劉昊然這兩位劇中自己的“兒子”頻繁互動。
孫淳這次在《風起長林》中飾演的長林王蕭庭生,儘管是配角,卻是串聯起兩部《瑯琊榜》的關鍵人物。《瑯琊榜》第一部中的蕭庭生還是個孩子,受梅長蘇言傳身教,出現在《瑯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的蕭庭生已近花甲。觀眾對孫淳的表演點讚頻頻,評價高頻詞是“朝堂氣質”和“穩”,而用孫淳自己的話説,“梅長蘇教的蕭庭生,不會是沒筋骨的老漢!”
緣
“孔笙導演的誠意感動了我”
《風起長林》的故事,距離上部《瑯琊榜》有五十年。劇名帶“風起”二字,風從何起?孫淳稱自己的角色是第一部的影子,《風起長林》省去了蕭庭生的成長,而是通過蕭庭生的兩個兒子,延續第一部中所表達的家國情懷,“把梅先生教我的傳給兩個兒子,內涵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價值觀。”
孫淳特別喜歡蕭庭生這個角色,視他為一個理想化的人物,“深明大義,在權力和慾望面前如此清醒。”蕭庭生算是“退居二線”的王爺,老王爺出身行伍,練家子的身份在孫淳看似無意的表演中,展露無遺。劇中有這樣一場戲,蕭庭生的小兒子蕭平旌和瑯琊榜排名第一的高手交手後,蕭庭生怕兒子受傷,查看他的傷情。這段表演,孫淳選擇連著兩掌很快的虛招打在兒子的小腹和肩膀上,“這是行伍人之間的交流方式,老王爺雖然老了,但觀眾卻能通過這些細節激發對他年輕時的想像。”在後續的劇情中,蕭庭生病了,總會在家中伸手烤火盆,孫淳則希望用這個細節告訴觀眾:王爺老了,陽氣不足了。
事實上,孫淳和蕭庭生這個角色,差點擦肩而過。去年底《風起長林》開拍前二十幾天,孫淳因為檔期原因,身體非常疲勞,和孔笙導演提出辭演蕭庭生。結果孔笙為了等孫淳,推遲了蕭庭生這個人物的開拍時間。孫淳回憶,自己去年12月14日入組,當時已經開機一個月了,“變動拍攝計劃要牽扯到很多人,非常感謝孔笙導演,他的誠意感動了我。”
挑
“袁世凱這個角色是等來的”
“演員是我的職業,要靠這個吃飯啊!但拍的不是好作品怎麼辦?”這是孫淳幾十年演藝生涯中,最為糾結的問題,至今無解。多年來,孫淳一直堅持以“好作品”代替“高産量”。由於對劇本、角色和團隊有著很高的要求,他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接戲。回首那段時光,孫淳常常感慨,最痛苦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所等待的好作品是否也在等待著你,“我非常幸運,等來了袁世凱這個角色。”
2003年,為了拍電視劇《走向共和》,孫淳推掉了哥哥孫周導演的電影《周漁的火車》。孫淳增重30斤,粘上八字鬍,隱去高顏值,以貼近袁世凱這個“其貌不揚”的歷史人物,並用精彩的表演改變了以往影視作品中袁世凱狡詐、野心家的固有形象,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亂世梟雄。《走向共和》的導演張黎評價孫淳是一個充滿孩子氣的人,孫淳自己則説:“我是個沒有權謀心機的人,但並不代表我不能演繹權謀,正因為反差大,才對權謀更敏感。”
《走向共和》無疑是孫淳最得意的作品。該劇開播後,濮存昕遇到孫淳,就對他説了一句話:“淳子,里程碑啊!”《走向共和》後,孫淳的多個角色也深入人心:從《人間正道是滄桑》裏堅定的共産主義殉道者瞿恩,到《秋喜》中的大反派夏惠民,其後更有《趙氏孤兒案》裏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屠岸賈。
憾
“您是被實力耽誤的偶像派”
61歲的孫淳有一張寫滿故事的臉,能輕鬆地堆起笑臉,也能下一個瞬間不怒自威。只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外形條件,在他剛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上世紀80年代,竟成了一道枷鎖。“那時我碰到的所有導演都説,孫淳你太漂亮了。”後來這也成為他經常被拒的理由。在孫淳拍《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前,張藝謀一度認為他太帥了,“太像個演員”。對演員來説,“像”演員而不是像角色,顯然並不是一種誇獎。
事實上,上世紀80年代的影視界流行一種文化上的反傳統。孫淳解釋,80年代之前,舞臺上的形象全都是高大全,很美麗很英俊,“文革”那十年太嚴酷了,所以到80年代大家一下子拋棄了過去的審美,“導演全讓我演一些不屬於我的,或者説不是揚我所長的角色。”1986年的電影《大閱兵》中,孫淳演一個很冷峻的軍人,1989年的電影《死期臨近》裏,他則演一個精神分裂的殺人犯。
在特定年代因為“太漂亮”而找不到自己的戲路,眾多有反差的角色,反而練就了孫淳紮實的表演功底。因為《風起長林》中的蕭庭生一角被觀眾認可,孫淳的微博留言區很熱鬧。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他在採訪間隙看到有觀眾在自己的微博留言“您是被實力耽誤的偶像派”時,孫淳不禁一拍大腿,“説得太好了!”其實,拍完《走向共和》後,孫淳抓了一把偶像劇的尾巴,2005年拍了現代情感劇《好想好想談戀愛》,他笑著感嘆:“大好青春不再,偶像劇才撲面而來,可惜我年輕時候沒有偶像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