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討《中國民歌大會》:家國情懷引起共鳴
中新網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 馬海燕)由中央電視臺大型節目中心打造的《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研討會2日在北京舉行。專家紛紛肯定該節目從民族民間文化中汲取養料、唱響家國情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做法。
《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共包括159首歌曲,涉及40多個民族的傳統民歌及經典歌曲。該節目在國慶期間播出,八期節目平均總收視達1.42,平均收視份額為3.57,節目相關互動話題“我用民歌唱家鄉”閱讀量9.4億次。
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總監郎昆介紹,《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整個演員隊伍多達2500人,導演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7歲,經過8個月的奮戰,呈現了一台用心之作。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認為,《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在展示民歌魅力、普及民歌知識、傳播民歌文化、唱出文化自信方面有積極意義。節目中呈現的一首首民歌讓觀眾更深刻地感受到它們是祖先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精神、血脈裏面的根。“在促進全民族真正地擁有文化自信這一點上,《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提供了一方舞臺,一种經驗,一條路徑”。
“民歌是口述的歷史,民歌是動聽的中國。”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認為,《中國民歌大會》要堅持的核心價值就是家國天下,有地方認同,有民族認同,還有國家認同。要在多樣性的價值基礎上把文章做好,是中國民歌永久立下去的核心價值。
《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總導演鄒為説,第二季節目增設海外華僑華人板塊,他們雖然生活在國外,但對民歌的熱愛是一樣的。從詩經、楚辭到漢樂府、竹枝詞,民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通過《中國民歌大會》我們尋找到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歸屬。
除了每個選手的演唱展示環節之外,《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還加入問答環節,並輔以專家點評。“專家簡單了,聽眾就深刻了。專家深刻了,聽眾就蒙圈了。”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表示,民歌大會不僅僅是文化傳承,給學院派的音樂教育也開啟了傳承民歌藝術的方式。
“經典是文化的符號,應該尊重,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經典民歌都適合改編。”國家一級演員蔣大為為《中國民歌大會》繼續唱得響亮支招:在名人名曲上下工夫、把民歌範圍拓展更寬泛、在新民歌創作上嘗試出新。(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