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書的“春天”重現了嗎?學者:可能沒那麼樂觀
電子媒介的時代,連小學生都在網上查資料、寫作業的時候,紙質閱讀似乎陷入了尷尬的境地,甚至有人認為“紙質書”沒有未來了。
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的新聞出版産業分析報告,截至目前,中國紙質書已經實現銷售冊數連續三年8%至10%的增長。甚至,全世界範圍內也有同樣的現象,今年4月發佈的《2016全球電子書報告》顯示,全球整體圖書市場企穩,電子書增長乏力。
紙質書的春天真的重現了嗎?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學藝術與新聞傳播出版中心主任郭曉鴻覺得,可能沒那麼樂觀,她説:“電子閱讀是趨勢,紙質書會一直存在,但它在未來可能會向著精品、耐讀的方向發展。”
品種多了單品銷量少了
相對於電子書的表現平平,許多數據都在顯示,紙質書的銷售量,仍舊佔據主流,但這些數據真的能夠證明,紙質書仍舊如日中天嗎?郭曉鴻分析:“必須注意到,銷售量增長的同時,還有出版品種的急劇增多。甚至可以説,數據的增長,和品種增多有直接的關係。從單本書的銷量來看,並沒有明顯的增長,反而在下降。”
隨著休閒方式的多樣化,選擇的增多加劇了紙質閱讀的減少。郭曉鴻説:“不用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本書動輒銷售數十萬的情況相比,就以最近幾年的變化看,單品的圖書確實在下降。我們做學術方面的書比較多,以前一本普通的學術書籍,可以銷售兩三千冊,現在可能只有一千多,我們不得不尋找另外的途徑,比如館藏等。我們接觸的很多老師、教授中,許多人也都在大量地讀電子書,紙質書都買的少了。”
新閱讀方式的巨大優勢
紙質閱讀綿延千年,紙香墨飛的情懷,深種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骨子裏,然而,技術的進步,正在不斷地衝擊著傳統的情懷,從電子書到聽書,短短十多年,閱讀的方式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郭曉鴻説:“我自己上下班的時候,也會聽書,顯然比帶一本書要方便。”
和紙質圖書相比,數字載體有著難以忽略的優勢,易收藏、易攜帶、易傳播……對此,郭曉鴻説:“紙質書籍需要空間放置、收藏,我自己有時候就有這樣的煩惱,很多書想看,也想買,但買多了,總是沒地方放。”
不過,即便閱讀的方式很多,但捧一本書靜靜地讀,仍舊讓人嚮往。她説:“從閱讀的感覺來説,電子閱讀也好,聽書也好,就像快餐,讀紙質書,則像是在一個雅致的餐廳裏,慢慢享受美食”,郭曉鴻説,“不可否認,大量的嚴肅出版物早已經電子化了,我們出版的學術圖書也都會電子化,但閱讀方式的選擇來看,如果要做研究,或者讀一些嚴肅的書籍,還是有很多人選擇紙質書,閱讀電子書的時候,則更多會選擇比較輕鬆的內容,比如網路小説、時尚的讀物等。”
紙質書應該變得更精美
一方面,紙質書的出版空前繁榮;另一方面,傳統的出版業也都在加快自身電子化的進程。郭曉鴻説:“電子化應該是未來的趨勢,但紙質書肯定也會長期存在。當前,我們的圖書電子化還不夠成熟,價格機制、版權保護等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歐美發達國家,電子書的價格往往和紙質書差不多,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巨大的差距,電子版權保護的力度也非常大。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在這些方面的工作一直在進步。以前電子書非常便宜,一本書一旦電子化,紙質書基本上賣不動了,現在已經好多了,未來肯定還會更好。”
對於紙質書的未來,郭曉鴻覺得:“電子書肯定很重要,在資料的保存、娛樂性作品的傳播上,都有巨大的優勢。但紙質書也有優勢,一些學術的作品、或者需要反覆閱讀的內容上,紙質的書籍還是更好的選擇,未來的紙質書,可能更多會向耐讀的方向發展。”
一直以來,不少人都在呼籲保護和鼓勵紙質閱讀,更有人呼籲中小學生應該注重紙質閱讀興趣的培養。對此,郭曉鴻説:“我想,紙質閱讀不會消失,但每個人的選擇可能不同,不必刻意追求某一種,喜歡讀紙質書固然不錯,其他的方式也很好,只要引導人們愛讀書即可,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有人覺得小孩子在網上、手機上閱讀不好,也未必如此。即便是動漫書籍,也不一定沒好處,很多流行的動漫都是外國的,就我所知,有的孩子為了追看網上最新的連載,自己下載軟體學習外語,這也很好。”
北京晨報記者 周懷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