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物修復技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全國文物修復技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文物修復人才培養引熱議
中新網福州10月26日電 (黃雪玲)26日,第十五屆全國文物修復技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來自中國農業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等20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福州,“問診”中國文物修復事業。
據了解,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文物修復工作”。與會人員就傳統文物修復技術的總結與發展,文物修復保護的新技術、新材料研究及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經驗,文物修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等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探討。
“近年來,各地博物館為加強文物保護工作,配備了分析檢測設備,這對文物保護和修復人員的要求有了一定的提高。”國家文物局科技專家組專家周寶中認為,新形勢下,文物保護和修復人員應該注重傳統文物的修復工藝與現代修復技術相融合,不僅要能做傳統的文物修復工作,還要能利用分析檢測設備,提高文物修復工作的科技含量。
此外,針對文物保護和修復人員在學術、社會、經濟地位方面的“三無”窘態,周寶中建議,文物保護和修復人員要抓住自己學科的特質,增強學科自信力,同時呼籲國家加快建立完善文物修復行業的相關規範和標準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職業評定體系。
對於文物修復人才“難覓”的困境,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文忠建議,加強文物修復人才培養,爭取舉辦傳統修復技術培訓班,以促進我國文物修復隊伍的建設發展。
福建是文物大省,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在全國位居第十位,有33251處。福建文化多種多樣,有海洋文化、生態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等,也有很多相關文物做展示、做印證。隨著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成功,福建目前有4處世界文化遺産。
“福建在中國和世界上的文化遺産地位將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引發關注,但文物保護和修護面臨諸多難題。”福建省文化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説,福建文物多、任務重,人員相對來説就比較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更加缺乏。福建又處在南方潮濕的環境裏,突破文物修復技術有一定瓶頸。
對此,福建也進行了多種有效嘗試。傅柒生介紹,福建對全省的文物進行了摸底,對文保中心、鑒定機構的人員隊伍進行了充實,在傳統的師帶徒之外,加強培訓教育,讓培訓教育成為常態;同時注重利用現代科技方式進行保護;此外,發動社會力量參與,以此培養更多懂得文物、熱愛文物的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