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勇敏: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根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電 十九大新聞中心10月20日下午三點在梅地亞中心二樓新聞發佈廳舉行集體採訪,邀請文化、藝術領域代表談文化發展開創新局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土耳其環球廣播公司記者:
請問夏代表,“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世界各國積極響應,土耳其是這一倡議的重要參與國,文化交流在兩國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您作為對土傳播的參與者,您認為文化傳播在兩國國際合作與交流中發揮了何種作用?謝謝。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西亞非地區廣播中心主任夏勇敏:
這個問題我想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正如剛剛我開場白時所説的,我自己長期從事和土耳其的交流。在國際傳播、跨國傳播過程中,文化既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重要平臺,同時,文化也是對外傳播的一個很好的內容。另外,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應該説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根,是這個國家和民族區別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其他民族的精神標識和精神基因。
那麼如何從傳統的文化當中去挖掘我們民族優秀的特性?把這些優秀的特性講給外國受眾聽?我們從各自文化當中去挖掘它的精髓,通過講述這些精髓的故事,可以讓不同國家的受眾能夠更好地了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價值觀,了解他所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背後存在的必然原因。我想在座的還有很多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我想我先回答這個部分,然後剩下的這一部分請其他幾位繼續回答。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家孟廣祿:
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習主席倡導的“一帶一路”,我覺得其實就是一條船,大家一塊坐上去,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我們最近也排了一齣戲叫《鄭和下西洋》,就是唱響“一帶一路”,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個社會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有知己,世界才會有光明和陽光。我也希望我們的國家會吸收別的國家的文化發展成果。我們文藝人,都有責任把中國文化傳下去,一代一代地發揚光大,更好地唱響中國主旋律。
這次習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文藝工作者非常振奮,我想第一個百年目標馬上就要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一定會達到。謝謝大家。
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
我個人認為“一帶一路”是偉大的倡議,它是惠及沿線各國乃至於世界的,而不是單單為了中國自身利益。這個倡議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主要要靠文化,要靠交流,各國歷史、宗教、文化、社會制度不同,相互之間的了解和溝通是特別重要的,而文化正好是人與人心靈的溝通,相互的交流,對別國的文化了解才能産生尊重,産生了尊重才能産生學習和借鑒的作用。而在這方面,特別是從文物的角度、文化遺産的角度來講,這方面的作用應該是先行的。
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後,我們和沿線多個國家開展了15個境外聯合考古項目,對5個沿線國家進行了文物修復方面的援助,而且這些援助的資金額都是上億元的,這主要就是為了保護別國文化,加強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比如説我們在柬埔寨、尼泊爾、緬甸等開展了震後文物援助,同時我們國家文物局每年組織上百場國際間的展覽合作與交流。通過對各國歷史的了解、文化的了解,才能産生學習和尊重,才能消除一些誤會,在這方面文物、文化遺産的作用尤為重要。
包括剛剛土耳其記者提出的,我們和土耳其不僅有國家間的文物保護,包括打擊盜掘、盜竊和文物走私方面的協議,同時我們在學術研究、文物保護、展覽交流乃至考古方面都有多項合作,而這不僅是土耳其的文化和中國的文化交流,而且使不同文明、不同國家文化相互了解、相互交流,這樣才能達到彼此尊重,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民心相通。
中央電視臺駐北京記者站站長王小節:
我覺得“一帶一路”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中國故事。在貧困的非洲、偏遠的小山村,孩子們上不了學,而中國人去給他們建起了學校,讓他們看到了電視。我相信如果這樣的新聞報道,不管是中方還是西方,都是會接受和受感染的,因為這是全世界都可以有共鳴的。謝謝。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