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民俗

桑植民歌

2013年10月12日 13:41:3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桑植民歌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源遠流長,浩如煙海,其特點是淳樸、真摯的情感而扣人心弦,曲調豐富多變,旋律優美動聽。

  桑植民歌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節奏鮮明莊重的土家族《擺手歌》,包含了人類生存、勞動創造等內容,是一部土家生動的文明史詩。曲調肅穆深沉的梯瑪歌長達萬行,反映土家淵源、天文地理、倫理道德、生老病死,是一部盪氣迴腸的文化史詩。聲調深厚雄壯的白族祭祖歌,在蹁躚起舞中吆喝伴唱,懷古與頌揚結合,是一部傳承雲南大理白族文化的民族史篇。

  發源於桑植的澧水,一直是桑植民歌的搖籃。千百年來,澧水縴夫在征服險灘急水的同時,創造了高亢激昂、氣勢磅薄的澧水號子。澧水號子包括“下水號子”、“上灘號子”、“平水號子”、“繞開頭”、“拉縴號子”、“架槳號子”等80多種,成為山歌的經典。

  千百年來,桑植民歌一代代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如流傳桑植白石、西蓮、人潮溪一帶的“薅草鑼鼓”,保存著“請神”、“送神”等原始遺風,勞作者在“鑼鼓”點子的指揮下,歌聲應和,開展勞動競賽,喲嗬喧天。

    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環境與封閉半封閉的生存狀態的産物,至今保留著較多反映原始宗教(如儺腔、薅草鑼鼓)的歌謠。其中的三句體歌詞結構為研究中國民歌的多樣性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和範例,體現了桑植人崇“三”的樸素哲學思想。

  桑植民歌豐富多彩,浩如煙海,歷史悠久。曲調豐富,其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加上別具一格的襯調、襯腔,顯示出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厚的鄉土韻味。桑植民歌瑰麗多彩的語言藝術,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使得桑植民歌廣為傳唱桑植民歌之所以不勝採擷,絢麗多姿,是與孕育它的地理環境、各族人民風俗習慣和特定歷史背景以及各種民間藝術相互影響分不開的。

  桑植是個以土家族、白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縣份。這些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創造的文化,多以口頭代代相傳,桑植民歌就是他們創作的口頭文學與音樂的結合。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桑植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責任編輯:馬小璇]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