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新春熱評

評論:傳統節日需與現代生活更好地融合

時間:2014年02月17日 14:57 來源:中國藝術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事件】元宵節“巧遇”西方情人節,傳統節日pk洋節

  【觀點】家庭親情越來越被重視,但傳統節日尚需與現代生活更好地融合

  今年,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與西方的情人節“巧遇” ,面對雙節臨門,“是手捧禮物去見心愛的她(他) ,還是回家陪父母吃湯圓”成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熱議的話題。而來自某網路調查的結果顯示,在16 - 22歲的年輕人中,九成選擇在家陪伴父母過元宵節,而不是和自己的女朋友(男朋友)過情人節。這似乎也顯示出了在傳統民俗和西方節日間,親情和家庭紐帶正越來越成為年輕人的首選考量。

  春晚上一曲感人至深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和大萌子曬出的與父親30年來的合影,喚起了人們對於家的美好記憶和共鳴,曬全家福、討論家風…… “家文化”熱起來,由於生活壓力和工作忙碌而逐漸被忽略的親情也被重新找了回來。也許正是在這種氛圍中,今年寓意著闔家團圓、幸福美滿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在與近年來備受推崇的西方節日情人節的“較量”中似乎勝出了一籌。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充斥街頭的心形霓虹燈和滿目的情人節促銷廣告,以及商場裏、花店裏擺滿和熱銷的巧克力和鮮花,電影院裏情人節檔影片的火爆,等等,足以顯見,情人節的味道還是挺濃厚。與之相對的,對於元宵節則除了食品廠家元宵的熱銷、影響PM 2 . 5的爆竹燃放,很多大中城市的文化和民俗活動卻顯得並不那麼熱鬧。例如,最能代表元宵節特色的很多大型燈會今年難覓蹤影,其中的原因可能較為複雜,但結果無疑是影響到了節日期間人們的文化生活,更是讓想感受逛燈市、猜燈謎等元宵節傳統習俗的人們無處可去了。如此一來,于很多成年人,傳統節俗只是存在於他們兒時的記憶中,在腦海深處刻印著當時與父母一起動手捏湯圓、被父母帶著去看花燈的遙遠回憶;于孩子們,則是由於沒有接觸的機會,更難以勾勒出賞燈、猜謎、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鬧元宵的場面。“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 ,“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等元宵節的熱鬧場景也只能見諸古人的詩句裏了。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慢慢淡去,節俗文化漸漸被丟失,久而久之,節日就只能淪為形式和軀殼了,過節缺少氣氛必然索然無味。這樣一來,又何談將節日文化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下去?

  近些年來,西方傳統節日文化強勢來襲,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卻明顯式微,有觀點認為是由於西方節日明確直接,年輕人可以借此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情誼;而中國傳統節日則委婉含蓄,不一定適合年輕人的習慣。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歸根結底,還要從自身進行審視。年俗文化活動越來越少,借年節過度追求商業利益而忽視文化內涵等等現象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對於傳統節俗的重視不夠。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蘊涵著豐富的精神內核。筆者以為,要使傳統文化活起來,更要讓傳統節日火起來。

  如何讓傳統節日火起來?除各方積極開展民俗活動、推廣節日文化之外,還必須充分賦予其可以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的活力,使之既熱烈喜慶,又溫馨時尚,還不乏環保的意識,引起年輕人的興趣,從而使人民大眾在參與中能夠感受到節日期間濃濃的傳統文化和節俗的氣氛。正如有專家説,當人們用各自傳統或現代的方式演繹傳統節日的精彩時,傳統文化必然會既有形又有神地活起來。陸尚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