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春晚雖然落下了帷幕,但圍繞春晚的爭議卻不絕於耳。有媒體挖出馮小剛在這臺本應“全民訂制”的春晚中夾帶了大量“私人訂制”。清華大學教授肖鷹更是發表公開信,稱馮小剛利用春晚暴斂紅利,相關部門必須問責。
藝術素質的高低,是判斷人格水準的要素之一。對於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也同樣如此。呼喚更多的人進入藝術領域,在藝術中獲得陶冶,是一切文化人義不容辭的道義責任。
現在對文化産業化存在一種誤讀,即非 “商業”即“藝術”,把兩者對立起來,而忽視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一提文化産業,就只有收視率和票房,重視經濟效應、忽視社會效益,這已成為創作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所以,在這樣的創作觀念影響下,文化跟著市場走,甚至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出現了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扭曲,深受觀眾歡迎的優秀文化作品也就越來越少。
還是回到春晚。眾口難調,春晚這個活不好幹,但如果成為一個人或是一個利益集團的春晚,而不是薈萃國家最優秀藝術人才和最優秀節目的舞臺。這樣的春晚,觀眾能滿意嗎?
吳為忠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