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新春熱評

評論:“群發的短信我不回”表達欠妥

時間:2014年02月08日 10:18 來源:中國文化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群發的,我不回,但是你除外。祝新春快樂。”除夕夜,筆者頗費才思編撰的一條祝福短信發出後,收到了這樣的一條“神”回復,一時間,不知是喜是悲。相信看過馬年春晚的觀眾都知曉此語的由來,也能理解歌手郝雲借助“不管你是誰,群發的我不回,這真不是面子的問題,我只是懷念真的東西”等唱詞對“走心”式新春祝福期盼的初衷。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源於馬年春晚總導演馮小剛的“命題作文”、連詞帶曲48小時交稿的作品存在矯枉過正、射錯靶心的失誤,引來眾人的質疑也就不足為奇。

  如今,不少拜年短信淡如水,根子不在群發而在於過手不過心的純粹轉發,正如歌中所唱的,“突然發現落款人名不對,原來你這是群發的資訊,你竟然還忘了修改尾碼。”因此,歌曲《群發的短信我不回》更名為《轉發的短信我不回》,方更準確。

  其實,並非所有短信發送者都期盼對方一定回復,回與不回也不是對與錯的界限,但借助高收視率的文藝批評方式,堂而皇之地宣揚不回復的理直氣壯,甚至以偏概全地指責發送者,確實有些不妥。誠然,當今社會,發短信者中,有求於收信者的不乏其人,但就此把祝福歸結為零,甚至指責其騷擾,不僅不妥當,也與“重禮尚往來”“有理不打到府客”的傳統習俗和認知相左。

  作品《群發的短信我不回》中所推崇的拜年方式是“貼上郵票的明信片”和“見面作個揖”,但現實操作性怎樣,相信大家心裏自有一桿秤。短信、微信拜年雖有其不足,但不應被強加一個“群”字而遭貶。拜年的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傳達,而這完全可以通過原創比賽等方式加以引導。

  新春佳節,闔家團圓,舉國歡慶,對所有祝福多一些寬容遠勝於傲慢、冷漠。

  秦 毅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