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人物之歷史名人

臺灣文化初祖——沈光文

時間:2013年08月30日 11:01 來源:台灣網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沈光文(資料圖)

  明末清初,有一位著名學者把祖國的燦爛文化帶到了臺灣,把自己的智慧傳播給臺灣人民,使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花蕾在寶島盛開。他就是被稱為臺灣文獻初祖的沈光文。

  沈光文(1612年—1688年),鄞縣人,字文開,號斯庵,晚年自稱臺灣野老。鄞縣櫟社人,生於萬曆四十年(1612)。明崇禎三年(1630)中副榜,九年(1636)以明經貢大學。清兵入關後,毅然投入抗清鬥爭,因參與錢塘“畫江之役”,被福王授為太常博士。第二年再次參與瑯江戰役,晉為工部郎中,遷太仆寺少卿。他奔波于浙江、福建、廣東之間,作魯王與鄭成功之間的聯繫人,後奉桂王派遣至潮陽,監鄭鴻達之師,矢志反清復明。順治九年(1652)秋天,他攜家眷赴泉州,船到圍頭洋口,遇到颶風,漂泊到臺灣,當時鄭成功尚未到臺,臺灣為荷蘭侵略者佔據。沈光文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去世,在臺灣生活了30多年,期間大力傳播中華文化。

  一、推行大陸教育制度

  文化的傳播,最重要形式是教育。明朝末年,佔據臺灣的荷蘭人,為鞏固其統治,課以荷語、荷文及聖經,實行以宣傳宗教為主要內容的奴化教育。

  沈光文到臺灣後,在臺灣進行漢語教育,“設帳傳授漢文,從學者日眾”。後因不滿鄭成功之子鄭經發展文教事業的方式,移居目加溜灣(今臺南)。自康熙元年(1662)起,在當地教讀20餘年,對原住民傳播中華文化,教學內容既有傳統的儒家六經,也有當地的情況及實用醫學的教授、傳播,是第一個比較系統、比較全面地將中華文化傳播到臺灣底層原住民者,對臺灣社會逐漸擺脫荷蘭統治期間的文化烙印,宣傳中華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正因為如此,沈光文對臺灣的教育事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得到了臺灣民眾的讚揚。道光四年(1824)臺灣北路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建文開書院于彰化縣城,時為鹿港最高學府。中祀朱子、旁以沈光文、徐孚遠、盧若騰、王忠孝、沈銓期、辜期存、郭貞一、藍鼎元8個寓賢配祀。由於沈光文字文開,因此,以他的名字為書院名。鄧傳安説:“溯臺灣歸化之初,得寓賢沈斯庵大仆設教,而人知好學,使全郡風氣開自太仆。”

[責任編輯:孟雅詩]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