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12個經典藥方醫案御醫真跡重磅公佈!

2017年09月19日 15:40:1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清嘉慶御醫秘方手稿孤本最新資訊:12個經典藥方醫案御醫真跡重磅公佈!

  彭令

  在《聊復集·怪症匯纂》4種未刊稿本中,嘉慶御醫汪必昌收錄秘方33個(暫不公佈),這些秘方僅此手稿孤本中獨有,且多為驗方,又未見於其他中醫藥典籍中,應已達到了申報國家級保密處方的標準;此外,御醫汪必昌還匯纂經典藥方醫案100個以上。現特從其收錄的經典中醫醫案中選12個重磅公佈,這些藥方與經典故事雖非稿中獨有,也偶見於其他中醫藥典籍傳本中,但這些醫案的存在恰恰證明此手稿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值得深入挖掘。此次同時配發御醫汪氏手稿真跡書影,更便於大家加深印象,進行深層次的比對、研究、指正、創新,為切實落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略盡綿薄之力。

  此次我們公佈的12個經典醫案,包括有唐代 “開元名醫紀朋觀人知病”,有晚唐五代 “趙卿治少年眼中常見小鏡”, 有宋代 “治辛稼軒疝疾重墜”、“醫家孫兆治暴聾”、“憑黃土湯方晉級太醫丞”、“楊介治宋徽宗食冰水太過”、 “張銳黃土溫酒治吳少師體內馬蝗千余”與“一方千緡”,有元代 “羅謙甫治忠武史公中風”,有明代 “江應宿治許穎陽‘帕金森症’”與“張致和救治傷寒壞證垂死病人”,還有清代“千金不傳的調理房後睏倦方”。在清嘉慶御醫汪必昌筆下這些從唐代至清代跨越千年曆史的經典醫案中,我們發現那些看似尋常的中醫藥在醫家手中均可化腐朽為神奇,體現出非凡的效力和功用。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一:

  開元名醫紀朋觀人知病

  原文(配書影1-1、1-2):

  開元中,名醫紀朋,觀人顏色談笑,知病深淺,不待診脈。帝召入掖庭,看一宮人,每日晨則笑歌啼哭,若狂疾,而足不能履地。朋視之曰:此必因食飽而大促力,頓仆于地而然。乃飲(以)雲母湯,熟寐,而失所苦,問之,乃雲太華公主載誕,其當主謳,懼聲不能清長,因吃?(豚)蹄羹飽,而歌大曲,唱罷,覺胸中甚熱,戲于砌臺,因墜下,久而方甦(蘇),逐病此也。

  譯文

  開元年間,有一位名醫紀朋,不用診脈,觀察人的聲色言談便能知道病的程度深淺。皇帝召入後宮,診治一位宮人,每天早上又笑又哭,就像瘋了一樣,腳不能下地走路。紀朋看了之後説:這定是因為吃的太飽,之後用力過度,猛地摔倒在地而導致的。因此讓她服用雲母湯,一覺醒來之後,不再受此病之苦。(醒來之後)問她原因,説是太華公主過生日時,她是負責主唱,因為害怕沒有力氣以致唱不久,所以吃了很多豬蹄羹,之後接著唱大曲,唱完之後便覺得胸口非常燥熱,不小心從戲臺上掉了下來,過了許久才醒來,於是得了此病。

  註釋

  (1)紀朋,唐代名醫。吳(今江蘇吳縣)地人。生活于開元(713—741)前後。善於望診,視病家顏色談笑,便知病情深淺。

  (2)雲母湯,唐白居易《七月一日作》詩:“饑聞麻粥香,渴覺雲湯美。”自注:“雲母湯。”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二:

  趙卿治少年眼中常見小鏡

  原文(配書影2):

  趙卿治一少年,眼中常見一小鏡,諸醫不效。卿視之,約少年來晨魚鲙奉候。少年來晨赴之,延于內,且令從容,俟客退方接。俄頃設桌,施一甌芥醋,更無他物,公亦未入。迨日中久候不至,少年饑甚,且聞醋香,不免輕啜之,逡巡又啜之,覺胸中豁然,眼花不見,因竭甌啜之。公方突入,少年以啜醋慚謝。(公)曰:郎君食鲙太多,芥醋不快,又有魚鱗在胸中,所以眼花。適所備芥醋,競欲郎君啜耳。

  譯文

  趙卿治療一個少年,眼中經常看見一面小鏡子,各种醫生治療都不奏效。趙卿看過後,約定第二天早上用生魚招待少年。少年第二日早上來赴宴,被請進內室,要他等待,等(趙卿的)客人走了再接待他。不一會兒給他安排了一張桌子,放了一小杯芥醋,沒有別的東西了,趙卿也還未進來。等到中午,趙卿很久也沒來,少年非常饑餓,就舉起小杯喝了一點, 猶豫中又喝了一點,(頓時)覺得胸中豁然開朗,不眼花了,因此就將小杯中的芥醋喝盡了。趙卿這才突然進來,少年因為喝了醋,羞愧謝過。趙卿説:“您因為吃生魚太多,少了芥醋,又有魚鱗卡在胸中,所以眼花。我剛才準備的芥醋,就是讓您喝的。”

  註釋

  此中醫故事出自宋代《北夢瑣言》一書。

  《北夢瑣言》由宋代的孫光憲著。本書記載了晚唐武宗以後下迄五代的史事,包括朝野佚聞、風土民情等諸多方面的重要文獻,歷來受到研究其時文史者的重視。孫光憲(901年—968年),著有《北夢瑣言》、《荊臺集》、《橘齋集》等,僅《北夢瑣言》傳世。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三:

  治辛稼軒疝疾重墜

  原文(配書影3):

  張思(師)正《倦遊錄》雲:辛稼軒忽得疝疾,重墜大如杯。一道人教以薏苡用東壁黃土炒,水煮為膏服,數服即消。程沙隨病此,稼軒授之亦效。《本草》薏苡乃上品養心藥,故此有功。

  譯文

  張思正的《倦遊錄》記載:辛棄疾忽然得了疝氣,患處腫大墜脹像杯子。一個道士教他把薏苡和東壁黃土一起炒,用水煮成膏後服用,服用幾次就消除了病症。程沙隨也得了這種病,辛棄疾傳授給他這個方子,也很有效。按照《本草》的説法,薏苡是養心的上品良藥,所以有這種功效。

  註釋

  張師正,名思政,字不疑,襄國(今邢臺市)人,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西元1016年),約宋仁宗嘉佑中前後在世。擢甲科,得太常博士。主要作品:《括異志》、《倦遊雜錄》(又名《倦遊錄》)與《怪集》(當作《誌怪集》 )。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四:

  醫家孫兆治暴聾

  原文(配書影4):

  孫兆,治平中,有顯官坐堂,忽耳鳴,兆診曰:“心脈太盛,腎脈不能歸耳。”以藥涼心,則腎脈復歸,耳鳴立愈。

  譯文

  孫兆在(宋英宗)治平年間,(接診過一位)在公堂辦公,忽然耳鳴的高官。孫兆診斷説:“心脈(脈象)過於旺盛,腎脈就不能回歸了。”他用藥使心涼下來,於是腎脈復原,耳鳴馬上就好了。  

  註釋

  孫兆,宋醫學家。本衛州(今河南汲縣)人。名醫孫用和次子。與兄孫奇皆登進士第。父子三人俱以醫聞名。官將仕郎殿中丞,曾改正《素問》傳本之誤。治平(1064-1067)年間有一官,坐堂時,忽耳鳴。診之為心脈大盛,腎脈不能歸於耳。治以藥涼心,則腎脈復歸,耳鳴立愈。嘉祜八年(1063年)宋仁宗患病,與單驤同入侍,未能挽救其疾,坐廢數年。著《傷寒方》兩卷、《傷寒脈訣》(彭令按:據網路資料,還有《素問註釋考誤》等),均佚。(參見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主編的《中醫人物詞典》175頁“孫兆”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1版1印)

  説明

  關於宋醫學家孫兆治療耳鳴耳聾,其中醫故事流傳於世,其治療藥方失傳。御醫汪必昌在其手稿孤本該處天頭補注有治暴聾的秘方,絕罕見(暫不公佈)。此處汪必昌補注的治療耳暴聾的秘方,用藥普通,組合巧妙,對於研製、開發治療突發性耳聾的中成藥,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配方指導價值。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五:

  憑黃土湯方晉級太醫丞

  原文(配書影5):

  劉跂《錢乙傳》雲:元豐中,皇子儀國公病瘛疭,國醫不能治,長公主舉乙入,進黃土湯而愈。神宗召見,問黃土愈疾之狀。乙對曰:以土勝水,水得其平,則風自退。上悅,擢太醫丞。

  譯文

  劉跂的《錢乙傳》記載:元豐年間,皇子儀國公得了痙攣,國醫沒有辦法醫治好,長公主舉薦錢乙進宮,錢乙進呈黃土湯給儀國公服而痊癒。神宗召見他,問黃土湯治愈疾病的原因。錢乙回答説:“用土來壓制水,水得到了平衡,那麼抽搐也會自然消退。”皇帝很高興,提拔錢乙為太醫丞。

  註釋

  (1)錢乙,字仲陽,宋代東平人,約生於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間(約1032-1113年),宋代著名兒科醫家。元豐(1078-1085)年間至京師治愈長公主之女疾,授翰林醫學。(參見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主編的《中醫人物詞典》501頁“錢乙”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1版1印)

  (2)儀國公趙佖(?-1106年),宋神宗趙頊第九子。

  (3)瘛瘲,音為chì zòng,指痙攣的症狀。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六:

  楊介治宋徽宗食冰水太過

  原文(配書影6):

  宋徽宗食冰水太過,病脾疾,國醫不效,召楊介診之。介用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屢矣!”介曰:“疾因食冰,臣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服之果愈。若此,可謂活機之士矣!

  譯文

  宋徽宗飲冰水過量,造成脾臟不適,御醫治療不奏效,於是召楊介為徽宗診治。楊介用大理中丸,皇帝説:“已經吃過很多次了!”楊介説:“這病是因為吃冰,我用冰煎這服藥,這是治療疾病的根源。”徽宗服了果然痊癒了。像這樣,可以稱得上是靈活機巧的醫生了!

  註釋

  楊介,宋醫家。字吉老。泗州(今江蘇盱眙)人。世業醫。為太醫生。崇寧(1102—1106)年間當地處決犯人,郡守李夷行遣醫生及畫工剖胸腹詳察所見,盡行繪圖。楊(介)取此圖校以古書,以所見五臟之真繪成圖形。……今佚。(參見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主編的《中醫人物詞典》195頁“楊介”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1版1印)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七:

  張銳黃土溫酒治吳少師體內馬蝗千余

  原文(配書影7-1、7-2):

  《堅夷志》(應是《夷堅志》)雲:吳少師得疾,數月消瘦,每日飲食入咽,如萬蟲攢攻,且癢且痛,皆以為勞瘵,迎明醫張銳診之。銳令明旦勿食,遣卒詣十里外,取行路黃土,至,以溫酒二升攪之,投藥百立(粒)飲之。覺痛幾不堪,及登溷,下馬蝗千余,宛轉,其半已困死,吳亦憊甚,調理三日乃安。因言夏月出師,燥渴,飲澗水一杯,似有物入咽,遂得此病。銳曰:蟲入人臟,勢必孳生,饑則聚咂精血,飽則散處藏府。茍知殺之而不能掃取,終無益也。是以請公枵腹以誘之,蟲久不得土味,又喜酒,故乘機畢集,一洗而空之。

  譯文

  《堅夷志》(應是《夷堅志》)裏記載:吳少師得了病,數月之內消瘦了許多,每天吃飯下咽的時候,就如同萬蟲齊攻,又癢又痛,大家都以為是勞瘵,請醫生張銳診治。張銳讓他第二天早上不要吃飯,派走卒到十里之外取路上的黃土,用溫酒二升攪拌(製成黃土藥丸),投入一百多顆藥丸併吞下。吞下之後疼痛難忍,上廁所的時候,排除千余只馬蝗,不一會兒,其大半就(被酒醉)死了,吳少師也非常疲憊,調理了三天才好轉過來。(吳少師)説他在夏天的時候出征,感到口渴,便喝了一杯溪水,感覺咽下去異物,之後便得了此病。張銳説:“蟲子進入人的內臟,勢必會滋生,餓了便聚集起來吸食人的精血,飽食了則散佈到臟腑。我知道殺了它們但沒法清除出來,最終也是無益的。所以讓您空腹來引誘它們,蟲子許久沒有接觸過土,又喜歡酒,所以乘它們在饑餓的時候全部聚集,一洗而空。”

  註釋

  張銳,宋代醫家。字子剛,蜀人,後徙居鄭州(今屬河南)。嘗任太醫局教授,治病有膽識。曾治一傷寒死已半日婦人,以藥灌人,使其大瀉而愈。治病多有如此奇效。紹興三年(1133年)撰《雞峰備急方》一卷。又有《雞峰普濟方》三十卷,題為張銳撰,刊行於世。(參見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主編的《中醫人物詞典》342頁“張銳”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1版1印)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八:

  一方千緡

  原文(配書影8):

  《愛竹談藪》雲:宋寧宗為郡王時,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國醫罔措,或舉孫琳治之。琳以蒸餅、大蒜、淡豆豉三物搗丸,令以溫水下三十丸。曰:今日進三服,當減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已而果然。賜以千緡。或問其説。琳曰:小兒何因有淋,只是水道不利,三物皆能通利故爾。若琳者,其語醫矣。

  譯文

  《愛竹談藪》記載:宋寧宗是郡王的時候,患尿頻症,每個日夜如廁三百多次。國醫無法治愈,有人舉薦孫琳來診治。孫琳將蒸餅、大蔥、淡豆豉這三樣東西搗碎成丸,讓宋寧宗用溫水服下三十丸。説:“今天喝了三服,如廁次數會減少三分之一,明天也一樣,三天就能痊癒。”(宋寧宗服後)果然如此,宋寧宗賞賜他千兩白銀。有人問他原理,孫琳説:“小孩子為什麼會尿頻呢,就是因為尿道不通暢,這三樣東西都能通尿。”像孫琳一樣的人,説的話就是治療方法。

  註釋

  (1)孫琳,南宋醫生。(參見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主編的《中醫人物詞典》176頁“孫琳”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1版1印)

  (2)宋寧宗趙擴(1168-1224年),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

  (3) “緡”字,查《辭海》,一,穿錢的繩子,亦指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有此可知,一緡在唐宋時約為一兩白銀,“賜以千緡”就是賜給千兩白銀。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九:

  羅謙甫治忠武史公中風

  原文(配書影9):

  羅天益,字謙甫,真定人,東垣弟子。治忠武史公,年近七旬,因左頰疏緩,被風寒客之,頰急口于右,脈得緊之洪緩。(羅)舉專科針灸。先於左頰灸地倉七次,灸頰車二七壯,後於右頰上熱手(火尉)之,議以升麻東加防(風)、(秦)艽、(白)芷、桂枝,發散風寒,數服而愈。

  或曰:世醫多用續命等湯,今用升麻東加四味,其理安在?曰:足陽明經(胃),起于鼻,交頰中,循鼻外,入上齒中,手陽明亦貫于下齒中,況兩頰皆屬陽明。升麻湯,乃陽明經藥,白芷又行手陽,艽治口噤,風散,同桂枝實表,而固榮衛,使邪不傷,故用之,以速愈也。

  譯文

  羅天益,字謙甫,真定人,是李東垣先生的弟子。診治史天澤,他年近七旬,因為左臉頰鬆弛,被風寒侵襲,所以嘴巴朝右歪斜,脈象洪緩。羅天益用針灸之法,先在左臉頰灸地倉穴七次,灸頰車二七壯,之後於右臉頰上熱手按摩,用升麻湯防風、秦艽、白芷、桂枝來發散風寒,數服藥之後痊癒。

  有人説:醫生們多用續命等湯藥,現在用升麻湯外加四味草藥,有什麼道理呢?(羅天益)回答道:足陽明胃經從鼻子開始,在臉頰交匯,出鼻外,進入上齒。手上的陽明穴也是這樣貫穿到下齒,況且兩頰都屬於陽明經。升麻湯是用來治療陽明經的藥物,白芷治手陽經,秦艽治口噤,抽搐於是得以緩解,桂枝則可以讓免疫力提升,使得風寒不會侵襲,所以用這幾味藥來加快痊癒的速度。

  註釋

  (1)羅天益(1220-1290年),字謙甫,元代醫學家。(參見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主編的《中醫人物詞典》384頁“羅天益”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1版1印)

  (2)忠武史公即史天澤(1202-1275年),字潤甫,大蒙古國及元朝初年名將。累贈太尉、太師、鎮陽王,謚號“忠武”。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十:

  江應宿治許穎陽“帕金森症”

  原文(配書影10):

  江應宿治許穎陽公,頭振動搖,六脈沉緩,左關尺散軟,此虛風候也。許因日侍經筵,矜持太甚,損傷肝腎血分。《經》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又恐傷腎,恐懼不已,火起于腎,消鑠精血。腎水一虧,心火暴盛。治法惟養益氣,氣益痰自消,血榮風自滅。制膏以枸杞為君,參、芪、歸、術、天麥二冬為佐使。

  又制定振丸,酒炒黃連、半夏為君;四物為臣,參、芪、白、術;天麻、仙靈脾為佐使。

  早膏夕丸,月余而愈。

  譯文

  江應宿治療許穎陽,(許穎陽)頭不停地抖動,六脈(脈象)沉緩,左關尺散軟,這是虛風(脾風)的症狀。許穎陽因為每日陪同皇上讀書,太過拘束,損傷了肝臟腎臟。《黃帝內經》認為:各種表現為抽搐、眩暈的風證,多屬於肝的病變。害怕傷腎,恐懼不已,火由腎而起,消耗精血。腎水一旦匱缺,心火便暴盛。治療的方法只有修養益氣,氣益,痰便自動消除;血榮,抽搐、眩暈等自動消失。用枸杞為主,人參、黃芪、當歸、白術等作為輔,製作膏藥。

  再做定振丸,用酒炒黃連,半夏為主要材料,加入人參、黃芪、白芍、白術,並以天麻、仙靈脾為輔。

  早上吃膏藥,晚上吃藥丸,一個月左右便能痊癒。

  註釋

  江應宿,明代醫家。字少微,歙縣(今屬安徽)人,其父江瓘(1503-1565年)為名醫,應宿繼承家學。適其父著《名醫類案》未竟而歿,應宿繼其遺志,重為編次,歷時十五年而五易其稿,終於刊刻行世,為醫案類著作中之佼佼者。(參見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主編的《中醫人物詞典》142頁“江瓘”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1版1印)

  説明

  頭振動搖六脈沉緩,類似今之帕金森症。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十一:

  張致和救治傷寒壞證垂死病人

  原文(配書影11):

  張致和,吳郡人。治一傷寒壞證,垂死,手足俱冷,氣息將絕,口張不言。致和以參一兩,去蘆,加附子一錢,于石器中,煎至一碗,以新汲水浸之,冰冷,一服而盡。少頃,病人汗從鼻梁尖上涓涓如水,此其驗也。蓋鼻樑上應脾,若鼻端有汗者可救,以土在身之中周遍故也。

  譯文

  張致和是吳郡人。他治療過一個傷寒重病病人,病人垂死,手腳都發冷,即將斷氣,嘴張開卻不説話。張致和用人參一兩,除去蘆頭,外加一錢附子,在石頭容器中,煎成一碗藥,用剛打上來的井水浸潤,使之冰冷後,讓病人一服藥喝完。過了一會,病人鼻梁尖上的汗像水一樣流出來,這是藥靈驗了。因為鼻樑上對應脾臟,如果鼻端有汗,就能救治過來,因為土象在人身體中遍佈的緣故。

  註釋

  去蘆,《修事指南》總結説:去蘆者免吐。我國古代大部分醫籍中,都有人參“不去蘆令人吐”的記載。蘆頭一般指殘留于根及根莖類藥材上的殘莖、葉莖、根莖等部位。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手錄經典藥方醫案選刊十二:

  千金不傳的調理房後睏倦方

  原文(配書影12):

  房後睏倦。人參七錢,陳皮一錢,水一盞半,煎八分,食前溫服,日再服,此方千金不傳。

  譯文

  房事後感到睏倦,可用人參七錢,陳皮一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飯前趁溫熱服用,每天服用兩次。這個藥方出千金也不外傳。

  上列12個清嘉慶御前太醫汪必昌收錄的經典醫案,不及此件汪必昌手稿孤本中所手錄的眾多醫案中的六十分之一,謂之九牛一毛也不為過。檢閱此件孤本後,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專家們一致認為,此本中所含治療怪症的傳奇秘方偏方數量之巨,在中醫藥史上絕無僅有,其中價值難以言數。

  2017年9月15日晚整理初稿

  附件一:

  開發運用清嘉慶御醫手稿孤本的初步建議

  為堅決貫徹習近平主席“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實現珍貴中醫古籍經濟價值、社會價值與文化價值的有機統一,現針對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聊復集·怪症匯纂》4種未刊稿本的開發運用,初步提出如下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運用該御醫手稿孤本中的秘方偏方540種(778個),開發、研製新的中成藥,安全有效預防、治療疑難雜症,特別是疑難雜症中現代醫學很難徹底解決的病症。,於此手稿中,作者汪必昌匯纂了從春秋戰國到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共計2200多年間中國中醫藥界幾乎所有治療怪症(疑難雜症)的方法(秘方偏方等),並作了不少增補與批註。經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初步審定,僅見於此稿本中,且可以申報國家級秘方、需要嚴格保密的33個秘方尤其應格外重視。根據御醫汪必昌的行醫經歷與處事品格,這些秘方偏方在古代都是驗證有效的,當代若能進一步加以臨床驗證並製成成藥産品,其必將創造出驚人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鋻於此御醫手稿孤本中,治療疑難雜症的秘方偏方數量巨大,基本可以斷言其中極可能有類似于雲南白藥、片仔癀與六神丸這樣的國家級絕密配方。

  第二,進一步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在開發研製相關中成藥産品的同時,深入發掘並大力弘揚其文化品牌價值。企業界有一金句:三流企業做産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文化。中央電視臺曾報道,皮包就兩塊皮子,愛馬仕、LV包包,能賣幾萬元人民幣,全世界許多消費者還爭購,而相同品質、式樣、型號的中國造皮包,僅標價幾百元人民幣,卻還少人問津,運到國外轉一圈,“貼”上愛馬仕、LV的牌子,回到中國又能賣幾萬元人民幣,這就是品牌和文化造成巨大經濟效益差異的較典型事例。

  擁有了清嘉慶御醫秘方手稿孤本,就擁有了打造古代皇家御前太醫傳承的治療疑難雜症秘方偏方品牌之基礎,也便在實質上靠攏了皇家御醫治療疑難雜症背後的歷史圖景和文化淵源。畢竟如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師承博士後導師、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馮世綸先生通過近三個月的反覆查考得出的結論, “古代御醫親筆手錄的治療疑難雜症的秘方偏方稿本真跡”僅此一冊(部),世所罕見,天下無雙!

  第三,進一步開發、拓展和利用此御醫手稿孤本背後蘊藏的宣傳潛力與廣告價值。該冊御醫秘方手稿孤本被發現的新聞,以《清代御醫手稿重現記載500余偏方,估值高達2.1億》、《清御醫手稿孤本重現記載治癌等驗方》與《收藏家發現隱逸200年的醫學古籍:乃皇家御醫孤本》等為標題,被海內外上百家權威媒體報道後,震動了世界中醫藥界,吸引了世界中醫藥界的眼光,可以説在全世界範圍內凡是關注中醫藥醫史文獻的專家幾乎都知道此孤本重現,隨後所帶來的影響必將巨大而深遠。故此相關企業一旦購入該冊御醫秘方手稿孤本,必將被海內外許多權威媒體爭相報道,由此産生的巨大廣告效益,其影響力必將遠遠超過二、三億元純商業廣告經費的投入,相比之下其隱性廣告的持久性、廣泛性無疑會更加突出。

  第四,攜手有關各方,進一步投資建立“御醫秘方偏方真跡網”(即御醫秘方偏方手跡圖片網站),將778個御醫傳承的秘方偏方真跡中可以公佈的745個(有33個初定為國家級保密配方,依法暫不宜公佈),運用新媒體技術上載至該網站。為既實現秘方偏方蘊含的社會價值,同時保證秘方偏方持有人的正當權利,做如下初步設想:受眾在該網站上可以通過個人賬號付費查閱御醫秘方偏方真跡書影(圖片),同時在網站搭建時即需從技術上杜絕相關書影圖片被下載、傳播的可能。假定每位用戶每查閱一個秘方(或偏方)御醫真跡(第一手古代御醫親筆手跡資料)一次收費人民幣1元,則全世界的中醫藥研究者、關注者、愛好者(保健者)以及部分疑難雜症求方問藥者,總計只要有1000萬人以上通過網路查閱其中的70%御醫秘方偏方真跡,每人只需在該網站先後付費人民幣523.6元,1000萬人查閱則總計可收入52.36億元人民幣,2000萬人查閱即總計收入104.72億元人民幣,3000萬人查閱即總計收入157.32億元人民幣,依此類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一計劃的關鍵在於,網站建成後需有配套完善有力的廣告宣傳手段,能夠切實有效的吸引全世界受眾對“皇家御醫真跡”、治療“怪症”(疑難雜症)、“秘方偏方”等的強烈興趣與持續關注。

  第五,該冊御醫秘方手稿孤本,共有御醫秘方偏方真跡書影188面,可進一步投資建設“古代御醫傳承治療疑難雜症秘方真跡碑林”,相關碑刻共計188塊(每塊上影刻影印御醫傳承的秘方偏方真跡)。根據相關單位和個人的不同情況,碑林可細分為兩類:現實(實體)碑林與網上(影像)碑林。現實碑林可採用門票制,針對參觀、學習、遊覽等行為制定並出售門票(票價據整體投資成本定價);網上碑林參照上文第四條所載之“御醫秘方偏方真跡網”相關計劃,如可按照每人每次每查閱一塊碑,付費人民幣10元的標準進行深入挖掘開發。如果有必要、有資源,可以採取更為積極有力的措施,比如推動“古代皇家御醫傳承治療疑難雜症秘方偏方真跡”系列申遺等等。

  第六,延長産業鏈、增加附加值,在現有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開發與御醫汪必昌相關的電視劇、電影、大型實景演藝項目與數字網路遊戲等。於此御醫手稿孤本而言,裏面不僅蘊含著豐富的中醫藥臨床知識和診療經驗,還有著巨量的歷史文化內容有待於進一步發掘,若能發散思維、創新意識、凝聚資源、形成合力,再造一部《神醫喜來樂》式的現象級傳統中醫主題文化産品想來也絕非難事。並且相關下游文化産品也將因擁有該冊御醫手稿孤本而源頭更清晰、方向更明確、內容更可靠,在系統開發的基礎上吸引更多觀眾和玩家,這些附帶開發産品,必將與御醫手稿孤本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形成疊加效應,不斷擴大影響,共同提升價值。

  第七,在堅持此御醫稿本唯一性的前提下,通過全方位整理《御醫汪必昌秘方啟示錄》等學術書刊和相關工具書籍,深入開發《《御醫汪必昌秘方救人傳奇》等微電影、遊戲文化作品和項目,舉辦《清嘉慶御醫汪必昌秘方秘藥展覽》等來延伸其綜合價值。由此即使産品繁多、內容多樣,但由於其創意、文化、資料等來源獨一,稿本的購買方仍能夠始終牢固掌握其智慧財産權。無論其日後的品牌價值升到多高,也都不會出現類似“王老吉與加多寶”的産權之爭與法律糾紛。

  2017年9月17日匆匆初稿。

  附件二: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聊復集·怪症匯纂》

  四種未刊手稿孤本核心價值的初步評估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稿本為毛裝,開本高二十四點五釐米,寬十三點七釐米。內容有四部分,皆不見於流傳本《聊復集》之中。這四部分別是《怪證(症)匯纂》七葉(14面)、批註《陶氏殺車三十七槌法》十葉(20面)、《針灸論》五葉(10面)與《怪證(症)方法》七十二葉(144面),整部手稿共計九十四葉(188面),完整一冊。其中《怪症方法》篇幅最大,佔整個稿本的四分之三有餘,收錄御醫整理的秘方偏方五百四十種,涉及各類疑難雜症,其中不乏 “癌症”、“腫瘤”、“尿血吐血” 、“猝死”、 “黃疸”(肝炎)、“性病”與“羊癲風”等以現代醫學暫時仍難以徹底解決的疾病。

  汪必昌(1754-?),字燕亭,清代徽州歙縣人,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卒年不詳。憑著一身醫術,遊吳越,歷齊魯,至燕趙,入京都,蒐集方劑,砥礪醫術,懸壺濟世,于嘉慶五年(1801年)被選入太醫院,任職九年,供奉內廷,為皇室看病,並從萬里挑一,做到了御醫一職。因醫術高超,于嘉慶皇帝五十壽辰時(嘉慶十四年,1809年)受到皇帝獎賞,其父也因汪必昌醫術卓越獲皇上封賞。嘉慶十五年(1810年),汪必昌為謀先人墓穴,請假南歸,在臨行前將其平生所學撰著為《聊復集》五卷,由京都琉璃廠韞寶齋刊刻流傳。五卷分別為:卷一《醫階辨脈》、卷二《醫階辨證》、卷三《醫階辨藥》、卷四《眼科心法》、卷五《玉鑰集》。此外還撰有《傷寒三説辨》,有嘉慶二十一年(1816)自刻本。正如汪必昌在刊本《聊復集》之《凡例》中道明的其著書原則所言:“無浮文,無余白,一字一句,惟求實學,上保太和,下濟世民,非好名泛泛而作也。” 清代乾嘉時期醫學家、嘉慶御醫汪必昌在中醫藥方面,求真務實,擁有過硬本領。

  在此部未刊手稿孤本中,御醫汪必昌記錄秘方偏方540種(約650個,後經仔細核實為778 個),其中類似于雲南白藥、雷允上六神丸、同仁堂安宮牛黃丸與漳州片仔癀的新發現秘方(或可謂絕密配方)33個,經典藥方103個,預計可研發新中成藥的藥方52個(包括未見他處流傳的新發現秘方與暫未開發的經典藥方),其他可研製開發新藥的搭配藥方更多。

  《聊復集·怪症匯纂》未刊稿本核心價值現從如下三個方面予以初步評估:

  一是中醫藥界國寶級文物價值。

  這是迄今所知唯一傳世的古代御醫收集整理治療怪症(疑難雜症)的秘方偏方稿本。

  “孤本!文獻價值極高!從版本學上來説,珍貴得不得了!”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先行在仔細審閱稿本後認為,這冊清嘉慶御醫稿本價值極大。中國中醫科學院余瀛鰲、鄭金生等專家認為,從這冊手稿孤本可以看出,御醫汪必昌是中國古代治療疑難雜症藥方(秘方偏方)的集大成者,他將治療疑難雜症的古代藥方之收集推到了最高峰,數量最多、品質最高。據考證,該冊稿本中,秘方偏方的數量778個,為迄今所知記錄治療疑難雜症藥方書籍之最,其數量是此前刊佈流傳的“怪症奇方”為名稱的書籍中之藥方總數(178個)的三倍以上。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古籍善本部原總經理拓曉堂評估後認為,此稿本的市場價能達到2.16億元人民幣以上。

  國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國文物報》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的《中國中醫藥報》都第一時間對稿本進行了權威肯定。《中國文物報》2017年5月30日,權威刊發彭令《〈聊復集·怪症匯纂〉未刊手稿的發現與初步考證》一文;《中國中醫藥報》5月24日權威發佈《清御醫手稿孤本重現記載治癌等驗方》新聞,6月19日刊發了《孤本重現,當務之急是深入挖掘》後續報道。眾所週知,以上都是業內專業報紙,權威發文經過嚴格審核,故經過國家文物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權威認證的該稿本,其文物價值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二是巨大的醫藥醫學與保健品市場經濟價值。

  誰掌握了秘方,誰就掌握了價值的核心。該手稿孤本中的秘方偏方,經過中醫藥界馮世綸、谷世喆、樊正倫等專家的初步考證,多具實用價值。據此研究開發特效新藥,可以推動中醫藥的研發,解決現實急需,治病救人,攻克當下的一些疑難雜症,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擁有該御醫手稿孤本的企業,研製的新藥完全有資格名正言順地冠名為“御醫秘方”、“御醫秘藥”、“御醫奇藥”、“御醫古方”、“御醫珍秘配方”或“禦藥”(據御醫秘方偏方所研製的藥)等響亮品牌名稱。另外,如成立“禦藥堂”、“禦藥堂·疑難雜症秘方藥配製部”或“禦藥堂?疑難雜症康復中心”等禦藥機構部門,也都將因擁有該冊御醫手稿孤本,而使其冠名權有源可溯、有據可依、有本可查。其正宗、權威地位有可靠史料保證,使得牌子響、底氣足,不容置疑,品牌價值十分巨大。

  以眾所週知的可口可樂為例,據《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的啟示》(見2013年6月7日《東方早報》)一文介紹,可口可樂從一個配方(秘方)起家,其品牌價值已達770億美元。雖然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包括多種要素,但是其配方(秘方)的核心地位是毫無疑問的。又如,據《王老吉品牌價值高達1080億元》(見2012年10月18日《中國産經新聞報》)一文報道,“王老吉”也就是由清道光八年(1828年)一個秘方發展到品牌價值1080億元人民幣的。所以,緊緊抓住核心秘方將牢牢把控住未來中醫藥、保健産品開發的價值脊梁,造福社會,拿下中醫藥與保健産品市場中的巨大份額。

  三是深厚的文化潛力價值。

  哪家企業擁有該冊手稿孤本,哪家企業能將其作為宣傳核心(如採取在其企業的中心位置,永久隆重地展示展覽等措施),哪家企業就必將擁有治療疑難雜症的中華御醫禦藥秘方的權威地位,甚至最高地位。圍繞御醫手稿孤本,企業可以充分發掘其中的廣告價值與附帶産品開發價值。

  該冊手稿孤本被發現的新聞,以《清代御醫手稿重現記載500余偏方,估值高達2.1億》、《清御醫手稿孤本重現記載治癌等驗方》與《收藏家發現隱逸200年的醫學古籍:乃皇家御醫孤本》等為標題,被海內外上百家權威媒體報道後,震動了世界中醫藥界,吸引了世界中醫藥界的眼光,可以説凡是關注中醫藥醫史文獻的全世界專家幾乎都知道此孤本重現,影響巨大而深遠。故企業因購入該冊御醫秘方手稿孤本,必將被海內外許多權威媒體爭相報道,由此産生的巨大廣告效益,其影響力必將超過二、三億元純商業廣告經費的投入,其隱性廣告的持久性、廣泛性將更突出。

  開發與御醫汪必昌相關的電視劇、電影、大型實景演藝項目與數字網路遊戲等,必將因擁有該冊御醫手稿孤本而源頭更清晰、方向更明確、內容更可靠,吸引更多觀眾和玩家,這些附帶開發産品,必將與御醫手稿孤本,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形成疊加效應,不斷擴大影響,共同提升價值。

  2017年9月9日修訂。

  補充説明:

  此份《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手稿孤本核心價值的初步評估》報告,2017年3月初即開始著手撰寫,期間,古籍版本界: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陳先行先生,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原館長范景中先生,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善本部原副研究員、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古籍善本部原總經理(現任顧問)拓曉堂先生,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總館研究館員、國家圖書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文化部“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羅琳先生與北京大學圖書館研究員、古籍部原副主任姚伯岳先生等;中醫藥界: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屆學術委員會委員、首都國醫名師余瀛鰲先生,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師承博士後導師、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馮世綸先生,國家第四批帶徒名老中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針灸學院前院長谷世喆先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古籍室原主任、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長期在中央電視臺“中醫”養生系列講座中主講教授樊正倫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前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鄭金生先生等,都多次給予積極指導、大力幫助、認真把關,再次一併深深致謝!

  附錄一,初選便於開發研製新中成藥秘方偏方名稱(特別説明:有的係編者擬名,御醫汪必昌原稿中一部分有症狀有方無明確名稱):

  其一,救猝死秘方

  其二,預防瘟疫秘方

  其三,治療黃疸(肝炎)秘方

  其四,治療乳癱乳塞(乳癌初期)方

  其五,治喉瘤秘方

  其六,治療羊癲瘋秘方

  其七,治妊娠水腫秘方

  其八,治通身水腫秘方

  其九,蛇咬應急丹(方)

  其十,治遍體生熱毒瘡

  其十一,治療白癜風、紫癜風與紫白癜風的秘方

  其十二,治療赤白汗斑的秘方

  其十三,治膽虛失眠者秘方

  其十四,治療石水腹腫方

  其十五,治療耳暴聾秘方

  其十六,治療失音不語秘方

  其十七,治療小兒初生即便血秘方

  其十八,治療(小兒)慢脾驚風秘方

  慢脾驚風,症見閉目搖頭,面唇發青發黯,額上汗出,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氣弱神微,昏睡不語,舌短聲啞,嘔吐清水,指紋隱約。

  其十九,治遍體生瘣瘰(即病毒性皮膚病,性病等)

  其二十,治療腎囊腫秘方偏方

  其廿一,治療小兒呵呵呆笑不止秘方

  其廿二,治療(“百藥不效”的)小兒聲啞不能言秘方

  其廿三,治療齒縫嚴重出血不止秘方

  其廿四,治療(脾胃)虛鼓秘方

  其廿五,治療良性腫瘤(預防惡性腫瘤)秘方

  其廿六,治療胡臭系列秘方偏方

  其廿七,治療消渴不止秘方

  其廿八,治療遺精固腎秘方〔(別異)蚊蛤散〕

  其廿九,治療癆蟲(肺結核)秘方

  其三十,延年續嗣秘方(臨臥還神丹)

  附錄二,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稿本中手錄的秘方偏方數量,由此前5月份公佈的540種(約650個),經過認真仔細核查後,增加至540種(778個)。增加的情況,大致有如下三種:

  其一,FA53

  乳癱初起,蔥汁一升頓服即散。

  又以內消花,即玉簪花,取根擂酒服,以渣敷之。

  説明:其一關於治乳癱初起的秘方偏方,此前統計時初略計為一個,今逐一核對,實為兩個,新增一個。

  其二,FA11

  癩風,嫩蒼耳、荷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又,蒼耳葉為末,以大風子油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湯下。

  天茄葉研末,治多年惡瘡,或貼之亦可。

  説明:其二關於治癩風的秘方偏方,此前統計時初略計為一個,今逐一核對,實為三個,新增兩個。

  癩風,麻風病的一種。

  其三,FA20

  《楊氏家藏》:治雀目夜眼,烏賊骨半斤、化黃臘三兩,和捏作錢大餅子,每服一餅,以豬肝二兩,竹刀批開,滲藥丸定,米泔水半碗,煮熟食之,以汁送下。

  或灸瘡不瘥,烏賊骨、白凡(礬)等分為末,日日涂之。

  又日取雀頭之血,兩點之。

  又以石決明、夜明砂各二錢,豬肝、羊肝各一兩,將藥盛肝中,麻係扎,淘米泔水一碗,炒罐煮,臨臥服。

  説明:其三關於治雀目夜眼的秘方偏方,此前統計時初略計為一個,今逐一核對,實為四個,新增三個。

  附件三:

  清嘉慶御醫秘方未刊手稿孤本

  核心價值初步評估簡要解釋

  其一,清嘉慶御醫秘方手稿孤本的醫學利用價值。

  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手稿孤本,記載秘方偏方等540種(約650個,後經仔細核實為778個),經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初步審定,其中可申報國家級秘方、需要嚴格保密的,僅此稿本中可見的秘方多達33個,經典藥方達103個。正如全國名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屆學術委員余瀛鰲先生所説,“若説沒什麼價值,它就是故紙舊書一冊,如説有價值,那它就是無價之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

  早在1988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前身)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即公開確認汪必昌為清代醫學家、御前太醫(見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主編的《中醫人物詞典》285頁“汪必昌”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1版1印),在中國醫學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評價:“汪氏(汪必昌)著述絕少空乏浮辭”(見李濟仁主編的《新安名醫及學術源流考》,61至62頁“汪必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4年1版1印)。

  因此,由汪必昌這樣一位公認的清代醫學家、御前太醫所收集整理的秘方偏方等,必有其獨特之處與精深之理。企業深入研究,開發各類新成藥、新産品(保健食品、飲料等),都能從此稿本中,獲得巨大靈感、受到重大啟發。該稿本中,有不少秘方偏方等,經檢測安全有效後,即可直接運用,創造出驚人效益。

  其二,秘方配方的價值不可估量。

  王老吉涼茶起源於清道光年間一個涼茶秘方,經過努力運作,創造出了高達1080億元的價值。(參見共青團中央主管的《中國産經新聞報》于2012年10月18日權威發表的《王老吉品牌價值高達1080億元》一文)

  雷允上六神丸起于清同治年間一張由六味藥組成的秘方,後人根據此方努力開發,研製出的中成藥(年)銷售額創30億元。(參見“新華網江蘇頻道”于2013年6月8日的報道《爭銷售額創30億元 雷允上鑄就品牌文化》一文)

  可口可樂的品牌估值770億美元,其核心價值無疑是其秘密配方,特別是其秘方的唯一性,當然包括其配方的歷史與文化。(參見上海《東方早報》2013年6日7日刊發的《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的啟示》一文)

  從上述經典案例中,我們可看出經典秘方潛在的經濟價值、品牌價值與文化價值。

  其三,獨一的文物價值與神聖的文獻價值。

  對於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手稿孤本的價格,應該從三個層面來談,首先是皇家御醫未刊手稿孤本,其次是秘方偏方等,第三是治療疑難雜症(怪症)的秘方偏方等。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師承博士後導師、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馮世綸先生指出:“談到價格,意向買家若有可能再找出一冊(部)古代御醫親筆手錄的治療疑難雜症的秘方偏方等稿本真跡,這冊御醫手稿孤本就可以考慮優惠一半,意向買家若又找出一冊(部),就可以再優惠一半”。但是,馮世綸教授通過近三個月的反覆查考,明確了“古代御醫親筆手錄的治療疑難雜症的秘方偏方稿本真跡”僅此一冊(部),迄今天下無雙!

  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名中醫余瀛鰲先生説:“太名貴了,堪稱為無價之寶!進入市場,合法流通,應有理想價格。據説,網路上有一個秘方賣8000萬元人民幣的資訊,我認為只要治療疑難雜症確實很有效,那也值!這秘方是能源源不斷下金蛋的,價值十分巨大。慢慢來,不要急,我相信,認識其巨大價值的人必將越來越多。”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古籍室原主任樊正倫先生分析道:“作者在已刊本清嘉慶庚午(1810年)《聊復集》自序部分,落款為‘御前太醫新安燕亭氏汪必昌’, 自序中還寫有‘入京都,仰天顏,瞻皇闕,取入醫院,供奉內庭,濫竽九年’,據此史實可知,汪必昌擔任嘉慶皇帝治病保健御醫達九年。從這篇自序,我們還了解到,汪必昌是因‘嚴老慈病’為‘除母恙’即為母親治病,被迫棄儒學醫。由此可見,汪必昌的家並沒在京城,家境也不好,他的御醫身份不是世襲的,他是憑高超醫術(真本領)治病救人,憑實力穩打穩扎,一步一步從鄉下到京城,進入太醫院,並得以升到內廷裏為皇帝治病保健。

  顯然,汪必昌是清代步步高升最受皇帝寵幸的御醫、治病救人最有真本領的御前太醫、堅持著書立説水準最高的清廷國醫大師之一。他這樣一位為皇帝治病保健時間長達九年的醫學家,皇帝少不了經常為他開金口、關照他,其地位、本領與影響擺在那裏,他無疑是當時中國中醫藥事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直白點説,作者汪必昌為嘉慶皇帝治病保健,有皇帝這塊當時的最高金子招牌,有皇帝的寵幸,在當時中國中醫藥界他著書立説,所用的紙張、墨汁及製作他所用稿紙的工藝應該都是其時最好的,最值得後人研究的,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據查考,汪必昌是古代御醫中將宮廷與民間治療疑難雜症的方法進行匯纂的開創者。從這些方面看,在中國中醫藥文獻史上,此件《聊復集》4種未刊手稿孤本的文物價值不管如何高估,都不為過。”

  樊正倫先生進一步分析總結:“御醫汪必昌秘方未刊手稿孤本的文物價值,只是其價值的一部分,其‘歷史文獻價值’也絲毫不可低估。我有幸兩次整體瀏覽這件手稿孤本,發現作者汪必昌匯纂了從春秋戰國到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共計2200多年間中國中醫藥界幾乎所有治療怪症(疑難雜症)的方法(秘方偏方等),並作了不少增補與批註。經藏家同意,我也認真研究了其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偏方秘方,發現生活在清代乾嘉時期的汪必昌,受‘乾嘉學派’的‘立義必憑證據、援據以古為尚’、‘文體貴樸實簡潔’、‘詞旨務篤實溫厚’等學風影響很深。他對我國兩千多年以來的中醫藥文獻典籍中治療怪症(疑難雜症)的方法(秘方偏方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理總結,並增補不少其本人獨有的治療疑難雜症之驗方與見解,使豐富的中醫藥文化遺産中治療怪症的方法形成體系、賴以保存,併為後人閱讀、利用和整理提供了方便,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後獲得此稿本的企業可以整理《御醫汪必昌秘方啟示錄》等學術書刊和工具秘籍,開發《御醫汪必昌秘方救人傳奇》等影視文化作品和項目,舉辦《清嘉慶御醫汪必昌秘方秘藥展覽》等來延伸其價值,並都將因該御醫手稿孤本的唯一性而始終牢固掌握其智慧財産權。無論其日後的品牌價值升到多高,都不會出現類似“王老吉與加多寶”的産權之爭與法律糾紛。

  2017年9月9日修訂初稿。

  本文由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授權發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