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貴州五座土司墓考古:楊元鼎墓被誤讀半個世紀

2017年09月19日 10:19:07  來源:貴陽晚報
字號:    

  昨日,記者從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現場獲悉,在近日新發現的5座土司墓葬中,元代播州土司楊元鼎的墓已被誤讀了半個多世紀。據介紹,該墓曾先後被認為是明代和宋代的墓葬。

  據了解,與楊粲墓一河之隔的趙家壩,有一座圓形孤山,長期以來,當地群眾稱該山為“官墳山”,認為山上安葬著古代去世的普通官員。今年5月下旬,在楊粲墓前方區域考古發掘、尋找播州土司司治資訊的考古隊員擴大搜尋範圍後,決定對“官墳山”上的一座墓葬進行清理。

  據介紹,這座被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墓葬,1957年曾由貴州省博物館考古隊簡單清理,定性為明代墓葬,並將女墓室內的石刻提取後,移入省博物館收藏。

  資料顯示:女墓室內的石刻主要有“宴飲圖”等。但數年後,經進一步研究,認為這些石刻的風格與宋代墓葬接近,於是又將其年代修訂為宋代。

  考古隊員此次對該墓葬的清理髮掘得十分仔細。他們對男墓室內的石刻圖案進行觀察時發現,圖中人物的穿著打扮時代特徵明顯。“基本上男性頭上都是一頂圓帽。”考古隊現場負責人彭萬説,這種式樣的帽子,符合元代男性穿著的一般特徵。

  考古隊開始懷疑墓葬或為元代,並繼續尋找線索。

  經在墓前的灌木叢中尋找線索,考古隊員先發現了殘缺的墓碑碑帽,倣屋頂式樣的碑帽與元代建築風格相近。接著,考古隊員又在女墓室前發現了墓誌銘,由此確認墓主人是播州元代土司楊元鼎夫婦。至此,被誤讀半個多世紀的這座古墓,得以還原本來面目。

  “其實,考古發掘是一個抽絲剝繭、逐漸接近真相的過程。”彭萬説,早期的考古發掘,受條件、設備、資料等方面局限,非常艱難,偶有偏差屬正常。

  據了解,楊元鼎是播州第20世土司,死於1370年。生前,他有過資德大夫、邵慶、珍州、南平等處沿邊宣慰使、播州軍民安撫使、侍衛親軍指揮使等職務。目前,貴州省博物館已向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出要求,希望將男墓室內的圖案拓片,與此前獲取的女墓室圖案合併布展。 (記者 黃黔華 來源:貴陽晚報 )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