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中文分級閱讀:如何給孩子“最適合”的文字?

2017年08月31日 09:44:36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請問,適合3歲孩子讀的書在哪兒?”體驗式書店——北京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中,一位母親正向穿黃色制服的工作人員諮詢。

  “在嬰幼區和早教區,有適合的。”順著工作人員所指的方向看去,是一片或按出版社、或按主題、或按印刷情況等分類的大區域。這位媽媽猶疑了一會兒,走向接力出版社的陳列架。面對琳瑯的書目,若無明確目標,想從中選出一本適合3歲孩子閱讀的書,並不容易。

  “選書難”是近年來促使“分級閱讀”呼聲漸高的理由之一,也是中文分級閱讀相關機構和專家正在研究和解決的事情——為孩子有效率地選到合適的書,讓孩子愛上閱讀。

  分級有無必要之爭

  究竟什麼是分級閱讀?一直希望從學理層面推動中國少兒分級閱讀的兒童閱讀專家王林博士的解釋是:“按照少年兒童的年齡和閱讀能力,提供適合的、科學的讀物。其核心理念是讓少兒學會和喜歡閱讀。”

  雖然分級閱讀呼聲漸高,但爭議隨之而來:有無必要之爭,標準制定之爭……

  不贊同童書分級者有之,“孩子理解能力就是天然的閱讀過濾器,是天然的分級能手,不需要再依靠外部力量去對童書進行分級。”

  對此,王林的觀點是:並非孩子“浸泡”在書裏就會閱讀,而是需要引導。引導會提高閱讀效率,會促進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分級閱讀起到的正是引導作用。

  “‘牛不喝水強按頭’,看重閱讀價值但不知道從何著手的老師、家長並不少見。”這是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二小語文老師杜斐的“閱讀”教學體會。正因這樣,在她看來,實行分級閱讀“很有必要”。“由於孩子年齡不同、認知能力以及閱讀能力有別,分級閱讀對於沒有指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經驗的老師、家長來説,具有參考價值。”杜斐説。

  反對者中,有一種聲音是“閱讀是個人體驗,標準化反而會扼殺孩子的閱讀積極性”。對此,做過多年童書編輯的北大出版社編輯于鐵紅並不贊同:“確實有一些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範圍超出同齡人,對於這些孩子來説,完全可以在分級閱讀書目之外選擇更多自己喜歡的讀物。分級閱讀對他們來説不僅不會扼殺其積極性,反而會有一種自由和領先的快樂。對於多數孩子甚至他們的家長來説,為他們確定一些適合其閱讀能力的範圍和內容,利大於弊。”

  “利大於弊”體現的正是分級閱讀討論的基本背景——“個別”和“一般”。“標準是借鑒性的,並非強制性。分級閱讀的出發點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用經濟快速的方式學會閱讀。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的閱讀能力較強,但分級閱讀針對的是大多數。” 王林説。

  摸索中前行的分級閱讀

  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圖書市場上針對少兒的圖書多達15.28萬種,面對浩瀚的書目,“選書難”是不少家長面臨的困擾。推薦少年兒童閱讀書單的自媒體遍地開花,從側面反映了“困擾”並非個例。

  其實,國內推動少兒分級閱讀的探索早已開始。2008年,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成立,針對3至18歲青少年兒童的閱讀現狀,提出了分級閱讀理念——“什麼年級讀什麼書、什麼年齡讀什麼書”,並完成獲得國家版權保護的《中國兒童青少年分級閱讀內容選擇標準》等研究成果。

  2009年,專業從事青少年讀物出版的接力出版社在北京成立了兒童分級閱讀研究中心,邀請國內兒童文學、童書出版等領域的專家加盟,並推出中國兒童分級閱讀參考書目。

  除這些研究機構的成立,一些專家、學者也加入了研究和推動分級閱讀的行列,王林便是其中之一。2008年他開始關注分級閱讀,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和北京師範大學合作舉辦中國兒童分級閱讀論壇。目前,王林正在申請一個和分級閱讀有關的科研項目——“中國兒童分級閱讀的研究與實踐”,“希望能集合心理學、語言學等相關學科的專家把分級閱讀這個事情做起來”。

  各方推動下,少兒圖書市場的分級閱讀已進入實踐階段。“打開噹噹、京東等網站的少兒圖書首頁可以看到,專業、非專業出版社的少兒圖書不少都會標明讀者年齡段。”在於鐵紅看來,這種分級閱讀雛形出現的原因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引進版童書在我國所佔的市場份額不小,而國外童書具有嚴格的分級標準,這對國內出版社分級閱讀概念的形成産生了影響;二是國內孩子家長對分級閱讀有需求。”

  建立評估體系難在哪兒

  即使各方都在為分級閱讀的探討和實踐添磚加瓦,但為大家共同認可的標準卻一直未能出臺。“推出中文分級閱讀標準,首先需要大規模調查數據的支撐,年齡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基於這些因素,要推出一個科學的、能被認可的分級閱讀標準難度很大。此外,分級閱讀涉及到心理學、語言學、兒童文學等多個學科,但這些領域的相關基礎研究還相對薄弱。”王林説。

  如何為學生選書,作為一線語文老師,杜斐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少兒的閱讀帶有很強的個體特徵,她就常被學生“牽著鼻子”走。這也正是建立閱讀評估體系面臨的難題——如何評估讀者的閱讀能力。

  在我國目前的少兒圖書市場上,可見到的多以年齡為分級標準。“單純以年齡來分級過於簡單”是從事分級閱讀研究相關專家的共識,但到底該如何進行分級,卻仍處在討論階段。

  2011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推廣面向兒童的圖書分級制,為不同年齡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為兒童家長選擇圖書提供建議和指導。這被視為兒童分級閱讀的方向,但其並未對“分級制”提出更詳細的方案。

  在討論建立分級閱讀標準的過程中,“借鑒”是一個高頻詞。因為歐美對兒童分級閱讀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歷史,也有一些為大家熟知的成熟評估體系。比如歐美廣泛採用的藍思分級法,它有一套閱讀水準的測評系統,包括對於詞彙等的考核。

  由於中外語言的差異,並不能“簡單移植”和照搬國外體系,中國的分級閱讀體系要基於中文的研究——這也是業內共識。

  在日前舉行的第七屆江蘇書展上,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全民閱讀辦共同發佈《中國分級閱讀蘇州宣言》,倡導“全民閱讀,兒童優先;兒童閱讀,科學引領;分級標準,合力打造”。“合力打造”可謂要義所在。

  “在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分級閱讀時,值得注意的是從商業角度探討和基於純粹的教育目的來探討,二者並不完全一樣。在中文分級閱讀評估體系的制定方面需要更為慎重,也需要多學科的專家來參與。”王林説。

  任何一套評估體系並非一成不變。“一旦一個標準確定,不變往往成為它健康實施的阻礙。要把帶有時代特點的、更新的、更優秀的內容不斷補充進去,這樣才可能使孩子的思維像流動的清泉一樣活躍。”于鐵紅説。(趙曉霞)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