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21日電(上官雲)近些天,《朗讀者》又吸引了一次眼球。不過,這次火的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編的綜藝節目同名圖書。目前,它在某電商平臺“文學銷量榜(自營)”上穩居前十名的位置,並且已經連續加印。此前,《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書也是好評眾多,那麼,這些將視聽感變為閱讀感的圖書,為何能如此火爆呢?
2017年2月,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開始在央視黃金時段首播,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今年8月5號,《朗讀者》同名圖書正式上市。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部主任宋強介紹,《朗讀者》圖書分為幾個版本,首先推出的是平裝版和青少版,一套三冊。平裝版首印六萬套,之後又加印兩次,目前正準備加印第三次,“銷售情況非常之好”。
這種現象並不鮮見。早先,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收穫頗多好評,今年年初,《中國詩詞大會》圖書由中華書局出版,內容根據第一季文字腳本潤色整理而成。出版方對中新網記者表示,該書很受讀者歡迎,于2017年1月上市,“到目前為止,至少已經賣出了35萬套”。
對於此類圖書的出版,有的讀者大力點讚,因為“那是文化的延續,能夠更好的激發讀者閱讀熱情”;有的則認為沒什麼必要,“不過是把節目內容編成文字,直接看節目不就行了嗎?”
其實,這些書的編排,往往並不是那麼容易,簡而言之,它們依託于節目卻不局限于節目,而且會增加一些延伸內容。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肖麗媛以《朗讀者》為例,介紹了相關出版流程,“將節目內容轉化為圖書,其實是需要把視聽感轉化為閱讀感,工作量非常大。比如訪談的錄製時長一般都在2小時左右,節目只選用十分鐘左右,而我們要在節目的基礎上,考慮增補,從中選出最精華、最貼合文本的部分”。
而《中國詩詞大會》同名書,雖然是根據其第一季的文字腳本整理潤色而成。但由於書中涉及的古典詩詞大部分見於目前通用的中小學語文課本,故書中在解釋字的同時,更注意對詩詞所蘊含文化意蘊的詮釋,書後還附有“依首字中文拼音排序”編成的《詩詞作者及篇名索引》,方便閱讀。
“這些書受到熱捧,首先是電視節目的號召力在那裏。先是綜藝節目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出版社追熱點而動,此時同名書出版,是很容易引起讀者關注的。”一名出版界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道,“另外,圖書本身的編排很走心,像《朗讀者》增加了作品點評、使用了AR技術,相當於提升書的附加值。而從讀者的角度來説,也許是出於對節目熱愛的延續,想買本書收藏,也許是本身更喜歡紙質書的閱讀感,願意花錢消費,使得‘爆款’綜藝節目同名書受到追捧”。
至於上述圖書出版的意義,董卿關於《朗讀者》出版緣由的一段話或許能夠給出很好的解釋,“在這樣一個喧囂的時代,要敢於重新把目光投注到最簡單也最豐富、最質樸也最深刻的文字世界,扛起這樣一面文化的大旗。我們希望《朗讀者》這套書能煥發出一種力量,將朗讀和閱讀的魅力輻射到更多人身上”,“進一步將讀者心中潛藏的閱讀與朗讀的熱情延續下去”。(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