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3日電(上官雲)“與話劇、影視等藝術門類不同,京劇的傳統扮相很講究。我們的戲曲,文的也好,武的也好,特別注重造型與美感,也講究戲曲服裝色彩學,比如上五色、下五色,大紅、大綠、大紫等等。”12日上午,京劇藝術家李幼斌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如是説。他同時表示,武將之所以在舞臺上穿“胖襖”,為的是把戲服撐起來。
京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視為國粹,在扮相、唱腔等很多方面都有獨到之處。12日上午,中國戲曲學院第六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典禮在北京舉行,這也意味著,又一批優秀的京劇人才順利完成學業。
畢業典禮上,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先生也親臨現場,並請人代為宣讀了自己的賀信。賀信中稱:“從第一屆青研班,到目前的第六屆研究生班,我帶了六屆,這是我晚年最值得炫耀的事情……我今年九十歲了,支撐我活到現在最大的慾望,就是把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産一代一代傳下去”。
譚元壽的賀信引起了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本屆青研班的班主任舒桐則對記者表示,第六屆青研班從2014年3月開學,邀請八十余名專家為研究生講授戲曲理論,已故京劇藝術家梅葆玖、李世濟均為本屆學生傳藝,“今年7月2日至11日,還在長安大戲院舉行了十場畢業公演,第六屆青研班研究生進行了彙報演出,既有傳統劇目,還有復排的鮮見舞臺多年的武戲《火燒百涼樓》”。
相對而言,武戲是京劇表演中比較難排的劇目之一,對演員要求也比較高。李幼斌也表示,僅就扮相而言,武將要穿“蟒”(注:即蟒袍)、還有戴上“盔頭”、後背還有“靠旗”,這些都是負重的,“同時還要唱,要有動作、舞蹈,很辛苦”。
“盔頭,如果只是裝飾會重一些。但如果是武將在臺上表演,有許多動作,就會輕很多。特別是武生,可能戴的盔頭就是三五斤。”李幼斌説,武將們所穿的“蟒”裏頭必須得來個“棉襖”,不管天有多熱:因為穿蟒和“靠”,要把衣服撐起來,也顯得身材魁梧,“觀眾是遠視覺的,如果看著武將很瘦,這就不合適了”。
另一外戲曲界業內人士也證實了上述説法,她還解釋道,靠是京劇裏武將通用的行頭,又稱大靠,是由過去的鎧甲演化而來,“在過去都有原型”。
“京劇傳統扮相很講究,而且服裝在顏色上也與西方色彩學不同,特別注重造型跟美感。”李幼斌解釋道。(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