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6月25日電(記者 春拉)西藏自治區、地(市)、縣三級古籍普查專家,在為期一週的考察調研期間,將對日喀則市邊境四縣部分偏遠寺廟進行古籍收藏條件改善項目評估,並形成後期項目實施方案。
24日,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邊巴次仁,在開展西藏古籍收藏單位條件改善項目考察途中向記者介紹:“西藏是全國藏文古籍藏量最大的省份,但由於各種原因,目前很多古籍,特別是很多善本和孤本面臨瀕危失傳問題,亟須得到有效的保護。”
“考慮到一些邊境偏遠古籍收藏單位條件較差的現實,我們意在開展全區古籍普查工作的同時,盡可能多地扶持這些單位改善古籍文獻收藏環境,確保珍貴古籍得到有效保護。”邊巴次仁説。
開車、趕馬車、徒步……24日,在從日喀則市定日縣出發近三個小時後,考察隊來到位於扎果鄉梅木村的倫措寺。當一部部古籍文獻從昏暗的經堂中搬出,在灑滿陽光的院內展開時,僧人強巴黝黑清瘦的臉上綻放出笑容。
“兩年前專家們就已經對寺院內每一部古籍文獻進行了登記,同時還教會了我很多有關古籍保護的方法。今天看到他們又為古籍收藏環境的改善忙上忙下,我很感激。”強巴説。
記者了解到,西藏古籍收藏單位主要以寺院為主,數量達到千余家,覆蓋自治區兩地五市74個縣。2010年西藏正式啟動古籍文獻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普查工作的65%。
邊巴次仁説,在長達七年的普查工作期間,西藏三級古籍普查工作人員已基本完成除昌都市外的其他各地(市)普查工作。今年計劃開始對昌都市四個縣開展普查工作,力爭到2019年基本完成全區古籍普查工作。
據介紹,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將先行對偏遠艱苦地區收藏單位的古籍文獻,特別是珍貴善本和孤本進行《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申報工作,並結合收藏單位需求定制護經板、護經布、護經繩、函頭標簽、護經架等傳統收藏設施設備。
“亟待開展搶救性保護的古籍文獻還有很多,雖然普查工作已接近尾聲,但古籍文獻搶救性保護工作這才開始,並將常態化開展。”邊巴次仁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