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140件(套)文物珍品見證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

2017年05月09日 07:01: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5月8日電 (記者 應妮)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8日在北京開幕。此展係故宮首次利用院藏品舉辦反映海上絲綢之路的大型展覽,共展出各類文物珍品140件(套)。

  5月8日,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在北京故宮午門西雁翅樓展廳開幕。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在8日的預展上,記者看到故宮博物院午門西雁翅樓展廳入口處被布置成一艘船的形象,深藍色的光源以及隱約的海浪聲,讓人倣如置身海上,予觀眾極強的情境感。

  展品包括陶瓷、書畫、圖書、玉器、金銀器、琺瑯器、鐘表、科學儀器、武備、家具等門類。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這些文物主要來源于明、清兩代貢使往來的禮品、外國傳教士帶來的禮物、臣屬的進獻、宮廷採購與定購、奉旨由宮廷或地方作坊倣造的舶來之作等,集中反映了明、清兩代與外部世界的交流與互動。

  5月8日,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在北京故宮午門西雁翅樓展廳開幕。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該展特意用40余件外銷瓷再現繁忙商路。一件明萬歷青花開光花果松鹿圖盤,是明代晚期大量用于外銷的一種青花瓷——“克拉克”瓷的典型代表。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將截獲的葡萄牙商船上的瓷器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進行拍賣,引起大批富豪貴族的關注,法國國王亨利四世、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也競相購買,幾天之內所有貨物被一搶而空,荷蘭東印度公司獲得巨額收益,一時間中國生產的克拉克瓷震驚整個歐洲。此外還有私人定制的粉彩紋章瓷盤、為適應歐洲人飲食習慣而特制的清雍正花卉紋雙耳帶蓋湯盆等,皆顯示了當時“海上絲綢之路”上瓷器貿易之繁盛。

  5月8日,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在北京故宮午門西雁翅樓展廳開幕。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在“西風東漸”部分則能看到精巧的西洋鐘表、清康熙的銀鍍金南懷仁款渾天儀等。而金星玻璃擺件、金胎嵌畫琺瑯執壺等則體現了中西方工藝和審美的“交互參酌”。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開幕致辭中指出,文化部將建設“一帶一路”文化遺產長廊。故宮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此展是故宮參與“一帶一路”文化建設的又一舉措。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舉辦之際,此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據悉,該展將于5月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並將持續至7月8日。(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