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中國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加強非遺傳承與保護

2017年03月21日 07:30:35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3月20日消息(記者張庶卓)3月20日正值中國農曆春分之際,經中國民俗學會與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溝通、協商,于當日簽約共建成立“中國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簽約儀式上,中國民俗學會向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授牌,並宣佈“研究中心”組織機構。來自廣東潮州的“二十四節令鼓”開啟了恭王府 “迎春納福”民俗活動的序幕並舉辦了“光陰的習俗與故事——中國二十四節氣”圖文展。主辦單位代表及特邀嘉賓、專家學者參加了春分祈福儀式,並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二十四節氣的傳承與保護進行了研討。

  2016年11月30日,由我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成功入選名錄,提升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認同,同時,還表明二十四節氣將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標誌。

  中國民俗學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的諮詢機構,也是審查機構成員,還是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二十四節氣時的兩個群體代表之一,有一大批專業學術研究人才和專家。恭王府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以深入開展非遺保護和研究工作為重點,不斷推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保護基地建設。 2014年以來先後舉辦了明氏傢具、藏茶、傳統年畫、中華織染繡、傳統木雕、皮影等60余場中華傳統技藝展覽、展示、學術活動。通過重新挖掘在歷史上有影響力的文化盛事,並結合中國的時令和民俗,推出了春分祈福、元旦欣唱、海棠雅集、端午詩會、非遺演出季、中秋寄唱、梅香雅韻——京劇展演等眾多文化活動,這些活動雅俗共賞、新聞樂見,不僅獲得文化界和社會的認可,也成了恭王府新的文化名牌,使恭王府成為名副其實的“活態文化空間”。

  “中國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成立後,雙方將充分發揮、融合各自優勢,加強對二十四節氣的調查研究、普及宣傳、展覽展陳和國際交流等工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二十四節氣的傳播與推廣做出貢獻。中國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由清華大學教授劉曉峰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來自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時間民俗的學者受聘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和特聘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葉濤主持了成立大會。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孫旭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會長朝戈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劉魁立,以及來自北京、上海、吉林、山東、浙江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2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