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作家梁曉聲論貧富 稱希望先富者更道德

2017年06月12日 16:07:53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著名作家梁曉聲的新書《中國生存啟示錄》,近日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月28日晚,梁曉聲攜新書做客騰訊書院。談到中國先富起來的那些“新貴們”,梁曉聲直言,已經富起來的那些人如果道德一些的話,他們今天可能就會變成引領我們這個民族心性提升的、可敬的人士,而現在卻成了土豪。

  □論貧富

  先富的人本應更道德

  在新書《中國生存啟示錄》中,梁曉聲辛辣諷刺了那些社會轉型時期,利用社會背景、職位、權力謀取私利暴富起來的一批“新貴們”。有讀者認為,梁曉聲在以往的書以及新書中是在為普通群眾吶喊,同時也把財富和道德放在一個對立面了,只有窮人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第一排。

  對此,梁曉聲直言,這是一種很“二百五”的想法,這種想法的人肯定沒有認真看過他的書。“當年我們就指出那些已經富起來的,如果道德一些的話,他們今天可能就會變成引領我們這個民族心性提升的、可敬的人士。我們發現不是這樣可敬的人士多起來了,而是土豪多起來了,證明他們從當年到現在並沒有道德化。”

  梁曉聲表示,他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想説只有草根是道德的、只有平民是道德的。“以我的眼來看的話,我們只能寄希望於那些先富起來的人變得更道德一些。而我們這樣寄託民族素質的願望,是絕對不錯的。我們不能對於在井下挖煤的礦工們,去要求他們做更好的礦工。”

  在梁曉聲看來,有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燈紅酒綠、一擲千金,為社會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也辜負了“先富帶動後富的希望”,他説:“隨著貧富剪刀差越來越大,當下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勤勞工作的人受到了嚴重的羞辱性的傷害。”

  □聊反腐

  看到了一些好的跡象

  回顧2013年,“反腐”是最熱門的詞彙之一。談到一直持續的這場“蒼蠅老虎一起打”的反腐風暴,梁曉聲説:“過去的一年裏,使我這樣的知識分子對於我們這個國家向更好的明天邁進,確實又有了一些信心,也看到了一些好的跡象。在1993年的時候,我對腐敗到了獨自在家裏鬱悶、憤懣,不知道對誰發火的程度。”

  讓梁曉聲有信心的是,原來的反腐都是雜牌軍在參與,比如網民在網上揪出一個貪官,比如情婦揪出一個貪官,而現在的反腐有一部分國家主導的自上而下的行為。“我確實看到了這種自上而下的行為和民間力量形成的一種活力,我期待形成這種活力,形成更理性、更一致的一種願望。”

  對於反腐的前景,梁曉聲認為,“被一些腐敗分子貪掉的錢終於追討回來了。不用太多,只要追討回來百分之六七十就滿足了吧。然後我們今天上班累一點,其他一切所受的快發展時代的壓力都會覺得是我們可以忍受的。只要社會公平了,只要社會貪腐少了,有些因經濟發展速度造成的現象,比如下崗工人陣痛,是我們可以為此承擔的。”

  □談身份

  是作家也是知識分子

  對於作家的社會責任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在梁曉聲身上達到了某種融合。他早年創作了《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年輪》等不少作品,近幾十年來也一直專注雜文寫作,思考中國當下社會的很多現實問題。

  在梁曉聲看來,從1900年到1949年這段時間,梁啟超、蔡元培、魯迅等一批文化知識分子和作家,肩負起了國家和民族的使命。“這所有的使命加在一起就兩方面,一方面要改造國家,一方面要改造中國人。為了更好地改造人,一定要同時改造國家,因此中國當代的知識分子總是糾結在這兩方面以哪一點為主,應同時來進行的時候,整個的知識分子群體都會覺得力不從心。”

  談到書中關於作為知識分子思考的文章,梁曉聲説:“可能我是唯一一個,就是作家筆下反覆寫論民主,這本書裏面應該是收了兩篇。其實書還有,我的論文至少寫了十篇,在各種各樣的場合也會看到。這是知識分子對國家産生的焦慮。”梁曉聲認為,當年在歐洲好的作家也都是對社會現實有深刻思考的知識分子,“雨果這樣寫過,托爾斯泰這樣寫過,屠格涅夫這樣寫過,我所走的路是和他們完全一樣的。”記者田超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