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春天裏的一聲驚雷——評《寂靜的春天》

2017年07月04日 07:20:04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葉莉

  2017年是《寂靜的春天》出版55週年,如今“環境保護”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在55年前,當世界範圍內正高歌猛進地推進工業化進程時,由美國著名海洋生物學家雷切爾·卡遜所著的《寂靜的春天》提出的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的説法猶如春天裏的一聲驚雷,驚醒了沉醉於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人類。該書在當時引起的震驚絕不亞於當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所帶來的震驚,從而喚起了美國乃至全世界民眾參與到環境保護之中。該書也因此與《湯姆叔叔的小屋》並稱為是深刻改變美國社會的兩本書,成為世界公認的環境保護的奠基之作。

  該書的作者雷切爾·卡遜1907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受其母親的影響,時常徜徉于山林、田野之間,因此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深深紮根于卡遜幼小的心靈。幼年時的卡遜就有了作家夢,1936年獲得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學碩士學位,並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美國漁業局,成為“水下羅曼斯”這個專題廣播的撰稿作家。她先後出版的《在海風吹拂下》《來自海裏的食物》《圍繞我們的海洋》等多本專著,因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優美的抒情文字向人們展示了當時還不為大多數人所了解的海底生活而獲得好評,從而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聲名鵲起。

  1952年,為了能夠專心於自己感興趣的寫作,卡遜辭去了美國漁業局的工作,先後又出版了《海角》《奇妙的感覺》等,直到1962年出版了震驚世界的《寂靜的春天》。

  這本書的出版帶有一定偶然性,1957年卡遜收到她的一個朋友寄來的信,信中講述為了殺滅蚊蟲等昆蟲,美國州政府雇傭的一輛裝滿DDT的飛機飛過她們家的私人農場,導致農場裏大量的禽類、昆蟲死亡的事實,朋友希望借助於卡遜的名氣幫忙呼籲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事件。對於DDT的危害卡遜早就有所了解,1945年她曾給《讀者文摘》寄過一篇講述DDT危險性的文章,但是遭到了拒絕。當她看到朋友來信中談及的事情後再一次震驚了!本來卡遜只想簡單地寫一本小冊子談談此事,但隨著她收集材料的增加,她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是一本簡單的小冊子就能講得清楚的。她先後花了5年多的時間,在參考了大量書籍,收集了詳盡資料的基礎上寫下了這本曠世巨著。

  DDT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殺蟲劑,具有較高的毒性,能夠有效地殺滅多種昆蟲,尤其適用於殺滅傳播瘧疾的蚊子。瘧疾曾是長期困擾人類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二戰期間,美國軍隊就因瘧疾的肆虐,極大地影響了戰爭的進展。DDT的發明切斷了瘧疾借助蚊子傳播的途徑,才使瘧疾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用DDT殺滅蚊蟲猶如與魔鬼做交易,它在殺滅蚊蟲的同時殺滅了益蟲。更可怕的是,許多種昆蟲被噴灑DDT後,能迅速繁殖抗DDT的種群——“只有健壯的適應能力強的昆蟲才在反控制中活了下來”,因此為了有效殺滅蚊蟲就得不斷地加大劑量。而且,沉積在昆蟲體內的DDT會隨著食物鏈轉移到那些食用昆蟲的魚類、鳥類,甚至人類的身體中,長期積累則會導致中毒而亡,所以使用DDT是犧牲了長遠的利益而獲得暫時的利益。

  説起春天,人們所能想到的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然而這本書卻用“寂靜”來形容春天,讓人不禁心裏一顫。書中以寓言的形式描述了一個原本是一年四季令人賞心悅目的美麗小鎮,當來年春天再次到來時,“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書中以農藥為切入點詳細論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揭示了工業生産、日常生活中排放的各種污水、氣體和垃圾對環境以及人類生存的巨大危害,指出人類控制自然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我們冒著極大的危險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適合人們的心意,但卻未能達到目的,這確實是一個令人痛心的諷刺。”自然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對人類展開報復,主張順應自然的道路,“真正的了不起的可以替代化學藥品控制昆蟲的替代品是生物製劑”。

  該書最初以連載的方式刊登在《紐約客》雜誌上,一經刊出就引起極大震驚,不僅因為觀點是人們前所未聞而引來的詫異之聲,更因為這觀點直接侵犯了那些産業集團的切身利益,生産、使用殺蟲劑的化工集團和農場主等迅速地對卡遜發起瘋狂的進攻。

  《荒涼的年代》《僻靜的夏天》……一篇篇文章模倣卡遜的筆觸卻在嘲諷著卡遜的觀點,講述著人類由於禁止使用了化肥農藥而重回食不果腹、蚊蠅纏繞的荒涼時代。最有影響的是在《時代》週刊上發表的昆蟲學家喬治·C·德克爾的話語:“如果我們像某些人所輕率地鼓吹的那樣,在北美採取讓自然任其發展的方針,那麼,可能這些想要成為專家的人就會發現,兩億過剩的人的生存問題如何解決,更麻煩的是美國當前的穀物、棉花、小麥等剩餘物資如何處理。”

  有些雜誌甚至違背基本的道德原則對卡遜進行惡毒的人身攻擊,因她喜歡貓、鳥等小動物就誣衊她為“戀鳥者”“戀貓者”……因她一生沒有結婚,甚至稱她為“大自然的女祭司” “大自然的修女”和“歇斯底里的沒有成婚的老處女” ……

  在這期間,卡遜的個人生活經歷著人生的一系列變故而帶來的種種痛苦:1957年她收養的五歲小外甥因為得不到她的照顧,差點死了;接著是她母親的重病和離世,以及一位十分親密的朋友的死亡;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她自己又被確診患了乳腺癌,為此不得不進行徹底切除乳房的手術和放射治療,她多次因為身體十分虛弱、難以支撐,被阻止繼續工作。

  在強大的批評、攻擊和誣陷面前,卡遜沒有退卻,一個科技工作者的良知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驅使她尊重事實、相信未來。她以極其嚴謹的態度對自己書中所涉及的每一個調查、每一個觀點都逐一復查核對,仔細琢磨,反覆推敲,以確保自己的調查和論證真實、可靠,最終用無可辯駁的立論證明了自己,成就了這部經典之作。

  《寂靜的春天》驚醒了廣大民眾,也最終引起了政府的關注,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肯尼迪在看過這本書後責成“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就書中所提到的化學農藥進行跟蹤實驗,後來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由“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形成的最終報告得出結論是“完全證實了卡遜《寂靜的春天》中的論題正確”。為此報告還建議立即減少DDT的施用,直至最後徹底禁止,於是在政府的密切監督下DDT于1972年被禁止使用。

  隨著政府報告的公佈,《寂靜的春天》發行量很快突破了50萬冊,公眾對殺蟲劑的關注從最初的是否有危害迅速地轉向到哪一種殺蟲劑有危害,甚至轉向到整個化學工業的危害上來。很快卡遜的思想傳向了世界,《寂靜的春天》被譯成德文、法文等二十多種文字。

  1964年卡遜在病痛的折磨和吵雜的爭議聲中逝世了,然而在她逝世之後榮譽接踵而來。1970年,在緬因州建立第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地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1980年,她被授予 “總統自由獎”,獎章上鐫刻著“……她創造出了一股已不退落環境意識的潮流”; 1981年,美國郵政部發行了一套“卡遜紀念郵票”……

  對於卡遜發出的吶喊之聲,無論是支援也好,反對也罷,顯然《寂靜的春天》已引起了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人們討論的範圍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農藥化肥,卡遜已經不是環境保護道路上的獨行者。正如克林頓時代的美國副總統戈爾在《寂靜的春天》中文版的序言中所説:“她驚醒的不但是我們國家,甚至是整個世界。”

  讓我們記住這一聲春天裏的驚雷吧!(作者為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