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莊子哲學講記》故事

2017年05月16日 14:25:32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字號:    

  □本報記者 袁舒婕

  備受期待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頒獎盛典于4月23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廣西人民出版社的《莊子哲學講記》入選人文社科類好書。這本去年6月出版的通往莊子思想世界的作品,能讓讀者更進一步了解莊子哲學的思想精髓,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編輯曹光哲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提到,該書能入選年度好書,“有點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看往年評選出來的年度好書,其中有一個重要的選題就是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莊子哲學講記》恰恰也是如此。”

  整理講義

  留存寶貴精神財富

  《莊子哲學講記》是廣西人民社人文子品牌“大雅”新推出的“新師説”系列中的一本,“新師説”系列的選題策劃啟動於2013年,該系列通過整理優秀教師課堂上的寶貴講義,來滿足社會大眾對於優秀課堂通識教育強烈的渴望。提到出版“新師説”叢書的初衷,廣西人民社社長溫六零是這樣説的:“每個時代的優秀教師都以他們獨特的言説影響著時代的精神狀況乃至歷史走向。今天仍然如此,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不整理,則面臨流失的危險。因此,以出版的形式保存並共用這些珍貴的聲音,以加深這種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是我們的出版擔當。”

  既然是“新師説”,如何選擇老師便成為是重中之重。《莊子哲學講記》作者、北京大學哲學宗教係教授鄭開于2014年春在北京大學講授“莊子哲學”課程,其授課記錄是他30餘年教學研究成果。講授莊子哲學時,鄭開本沒有將講稿整理出版的打算,但出乎意料的是,選修這門課的同學比較多,各院係各專業的都有,旁聽的學生也不少,包括一些社會上的人士和外校的學生,而全國高校裏像這樣講授莊子哲學的課程可以説是絕無僅有,廣西人民社敏銳地抓住了這個選題特點,最後出版了這本《莊子哲學講記》。

  搭建框架

  為讀者開理解之門

  如何對《莊子》這部兩千多年前的經典文本進行現代意義上的哲學解讀和理論分析呢?鄭開覺得歸根結底是要賦予《莊子》某種哲學理論框架,“這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用下圍棋的話來説就是‘只此一手’。”

  《莊子哲學講記》責任編輯、廣西人民社理論讀物出版中心主任吳小龍覺得鄭開搭建的這個理論框架是這本書最吸引他的地方,他告訴記者:“這本書最好的地方在於它向讀者指明瞭一條接近莊子思想的可靠路徑。《莊子》是經典,我個人讀了兩三遍很喜歡,但難解難明的地方太多了,我相信對於一般讀者而言也一樣,《莊子哲學講記》提供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系統的接近方法,既採用了現代解讀框架,同時又回到莊子哲學本身,把莊子思想的核心內容進行了系統説明,這非常難能可貴,也解決了很多人心中的不少問題。因為該書是課堂講義,所以基本是面對面、手把手地傳授,這就更難得了。”

  “鄭開教授把莊子哲學分為思想世界和精神世界兩個層次,這大體可分別對應為物的世界和道的世界,而‘物’‘道’關係也是道家哲學的重要支柱,《莊子哲學講記》正是以這樣的理論分析框架統領全書,發前人所未發,對莊子哲學進行了系統化和理論化的闡釋,從而為我們讀者開啟了理解莊子哲學奧秘的大門。”廣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哲學所原所長曾德盛認為,在新的時代和新的語境中如何去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是一個新的課題,而《莊子哲學講記》無疑是一本可靠讀本。

  反覆打磨

  使傳統呈現新光亮

  廣西人民社在2013年年底策劃這本書的時候,該書的幾位負責人專門到北京大學拜訪了鄭開,商討書稿具體細節。鄭開用一年多的時間把稿子整理出來,並在2015年年初把書稿交給編輯。

  回顧整個出版的過程,吳小龍覺得非常愉悅,“每次閱讀收穫都很大,我想編輯的快樂莫大於此了。”除了閱讀的快樂,還有和作者溝通的快樂,吳小龍説:“‘新師説’的作者們都有著極強的人格魅力,和他們的溝通純粹且開心。鄭開是一位敢做10年冷板凳的學者,《莊子》研究了30多年才出版了這麼一部書。初稿純文字有25萬—26萬字,分為15章,我們從市場、讀者接受等角度著眼,對初稿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鄭開基本都採納了,最後定稿18萬字,分為13章,他對初稿進行了大量的割愛。而在2016年春節期間,他基本閉門不出,為的是重寫其中的兩章,以趕出版進度,的確非常令人感動。”

  壓力當然也有,廣西人民社出版“新師説”的一個原因就是想解決現代人不讀經典、不懂傳統的問題。“新師説”系列圖書的書稿雖然通俗化,但是學術性還是相當強,吳小龍説:“我們相當於就是迎難而上,但市場怎麼打開仍然是一個問題。”

  雖然有一些困難,但廣西人民社對出版“新師説”沒有停下腳步。廣西人民社總編輯韋鴻學表示:“課堂蘊含著無限寶藏,積歷史之厚,展未來之闊,願《莊子哲學講記》和其他的‘新師説’系列作品延續古老的‘師説’傳統,一如我們先人以及很多文明在傳承中所做的那樣。老師們對經典的熟稔以及對時代的感知,加之有效的課堂傳授,使得傳統文化呈現出歷久彌新的光亮,這對於我們處理今天的問題,無疑也是富於啟示性和建設性的。”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