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四世同堂》的前世今生(上)

2017年04月07日 13:41:37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摘要]《四世同堂》起筆于1944年,完成于1949年。全書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分。需要強調一下,《惶惑》《偷生》和《饑荒》是前後貫穿的三個部分,類似于“上、中、下”,不是三部曲。

  一、《四世同堂》的版本問題

  《四世同堂》起筆于1944年,完成于1949年。全書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分。需要強調一下,《惶惑》《偷生》和《饑荒》是前後貫穿的三個部分,類似于“上、中、下”,不是三部曲。老舍後來這樣説明:“本來無須分部,因為故事是緊緊相連的一串,而不是可以分成三個獨立單位的‘三部曲’。不過,為了發表與出書的便利,就不能不在適當的地方畫上條紅線兒,以清眉目。因此,也就勉強的加上三個副標題,曰《惶惑》,《偷生》,與《饑荒》。將來,全部寫完,印成藍帶布套的繡像本的時候,這三個副標題,就會失蹤了的。”(《四世同堂·序》)

  然而這個“藍帶布套的繡像本”始終沒有印出來,因為《惶惑》和《偷生》按計劃出版之後,《饑荒》連載到一半中斷了。

  這事的來龍去脈,容我細細講來。

《四世同堂》的前世今生(上)

  1945年,老舍一家在重慶北碚合影

  《四世同堂》的寫作緣起于1943年11月老舍夫人胡絜青帶著三個孩子,從北平輾轉千里來到重慶北碚,和隻身到大後方投身抗戰已歷六年的老舍團聚。 聽説老舍夫人來了,很多家在北方的朋友就跑來打聽淪陷區的情況,胡先生就一遍遍給他們講述,老舍則抽著煙在一邊靜靜地聽。聽著聽著,無邊的故都圖卷在心中伸展開來,老舍激動了。1944年1月,他開始創作長篇小説《四世同堂》。

  1944年11月,重慶《掃蕩報》的“掃蕩”副刊開始連載《四世同堂》的第一部分《惶惑》, 1945年9月連載終。1945年5月至12月,《偷生》連載于重慶《世界日報》的“明珠”副刊。《惶惑》和《偷生》1946年分別由良友公司和晨光公司出版了上下冊的單行本。

  1949年12月老舍回國後,1950年5月起,《饑荒》在《小説月刊》開始連載,翌年1月連載到第二十段的時候突然中止,老舍生前未出版。二十段以後的稿子亡佚。1981年,在美國人艾達·普魯伊特(Ida Pruitt,中文名為浦愛德)翻譯的《四世同堂》英譯本《黃色風暴》(The Yellow Storm)中,發現了經過縮略處理的《四世同堂》最後十三段,由馬小彌回譯為中文後,發表于1982年第二期《十月》雜誌。

《四世同堂》的前世今生(上)

  《黃色風暴》

  不久前,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趙武平先生又在哈佛大學的浦愛德檔案裏,發現了《黃色風暴》之前的英文手稿本,這個手稿本比現在通常能見到的《四世同堂》的一百段的版本又多出了整整三段。這一部分和馬小彌轉譯本不同的內容,經由趙武平的回譯,發表于2017年第一期《收穫》雜誌。

  值得注意的是,浦愛德檔案裏這個沒有經過出版社刪節的英文手稿本,是在老舍本人的全程參與下完成的。1977年2月22日,浦愛德在寫給她的好友費正清夫人的信中這樣描述這個合作翻譯的過程:“《黃色風暴》並不是由《四世同堂》逐字翻譯過來的,甚至於不是逐句的。老舍念給我聽,我則用英文把它在打字機上打出來。他有時省略兩三句,有時則省略相當大的段。最後一部的中文版當時還沒有印刷,他給我念的是手稿。Harcourt Brece出版社的編輯們作了某些刪節,他們完整地刪掉了一個角色,而他是我所特別喜歡的。”(胡絜青、舒乙《破鏡重圓——記〈四世同堂〉結尾的丟失和英文縮寫本的復譯》,《十月》1982年第二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