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啟超家族》:“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門傳奇

2017年02月15日 08:42:10  來源:鳳凰讀書
字號:    

  從1873年梁啟超出生到1972年其長子梁思成離開這個世界,恰好是一百年。百餘年來,由梁啟超支撐起來的這個梁氏家族,經歷了清王朝、民國和新中國的政治變動,沐浴了新的、舊的以及經濟的、思想的、學術的、文化的、風俗的乃至戰亂的洗禮,幾多風雨,幾度春秋,起伏不定,曲折發展,已成為人們十分關注和渴望了解的一個典型的新型知識分子家族。這中間,既有奮鬥的歡樂,成功的自豪;也有失敗的悲哀,挫折的苦惱;當然也少不了悲喜交織,叩人心扉的起伏。漫步梁家,可以感觸到百年中國社會跳動的脈搏,錄覓到梁家幾代人生活的足跡,感悟出一些家族沉浮的哲理和治家的經驗教訓。

  在近代中國,平民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有四條路可走:一是讀書,通過科舉,或進入大學,或出國留學,擠進社會上層;二是當兵,出生入死,因有軍功成為軍官;三是步入工商界,憑著自身的精明和運氣,慢慢積累錢財,變為富翁;四是冒險造反,與現政權對抗,成者王侯敗者賊。梁啟超走的是第一條路,通過他的聰明才智,努力拼搏,逐步托起了梁家。1873年2月13日,梁啟超呱呱落地的廣東新會縣茶坑村,是南國一個極普通的村莊,其父母也是極普通的平民。他的父親梁寶瑛是個一面教書、一面務農的鄉間知識農民,所謂“田可耕兮書可讀”;母親雖然識字,又很賢淑,但只是一位農家女子。全家基本上以務農為生,過著不貧不富的一般農民的生活。梁啟超出生後,隨著其不平凡的發展,梁家才走出數百年平靜的普通百姓的生活,而漸漸顯露風頭,為世人所矚目。可見,一個家族的興盛,雖然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但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先出現一位足以將此家族推向全國甚至全球的大人物。有大人物,方有大家族;大人物滅,其家族亦漸為平常百姓家。梁啟超這一代,同母所生共六人,啟超為長,其下有弟弟啟勳、啟業,還有一個五歲夭折的弟弟;另有兩個妹妹;此外,還有繼母所生的梁啟文和梁啟雄。但只有梁啟超睿智敏慧,其餘皆才智一般。梁啟超幼時,家人已經發現其聰明絕頂,尤其是其爺爺將梁家復興的希望全寄託在這個長孫的身上,總是教導家人不可以“常人視之”。梁啟超也特別爭氣,十一歲中秀才,十六歲成舉人,二十五歲成為政治新星,二十九歲主編《新民叢報》,成為二十世紀初中國輿論界的“執牛耳者”,並逐步發展為學術界的一位大家,是那時一代青年崇拜的楷模。民國初建時,他又不失時機地叱吒政壇——組黨結社,併為之奮力搏殺,一度成為進步黨的黨魁,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財政總長、幣制局總裁、護國討袁戰爭的都參謀等。參政失敗後,則投入學術界,在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校任教,可謂桃李滿天下,著述傳五洲,西方學術界一度醞釀將其作為世界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人選,可以説梁啟超是二十世紀中國學術界的一代宗師。雖然梁啟超于1929年英年早逝,僅活了五十六歲,但卻留下了一千四百多萬字的著述,厚厚的《飲冰室合集》,滿載著梁啟超畢生智慧的結晶。縱觀梁啟超的一生,一手從政,一手做學問;能做官時就做官,不能做官就做學問。以官促學問,以學問帶參政。“亦官亦學”,相得益彰。從某種意義上講,梁啟超是把中國文化吃透了。在中國,官長學問就長,單單做學問者,難成大氣候。然而,官場險惡,單單為官者,總是險象環生,用官打開做學問的通道,以學問打牢為官的根基。官做大了,學問就有人買賬了;學問做大了,官就奈何不得了,反而要拉攏利用你了。官學結合,是聰明的中國人最佳選擇。但這條路不是誰都能走得通的,既能做學問,又能做官的人畢竟太少了。像梁啟超這樣,參政有能力,學問是一流,實在是微乎其微,少得可憐啊!梁啟超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正用在了能發揮作用的地方,用得其所,用得其妙,在複雜多變的近代中國找到了最佳的生存方式。因此,從他的家族發展方面來講,梁啟超基本上獲得了成功,成了托起梁家的“太陽”,成為梁氏家族興旺發達的創始人和領頭人。

  有了梁啟超所開創的基礎,他的下一代就人才輩出了。梁啟超有兩位夫人,一為李蕙仙,一為王桂荃。李夫人1893年就為他生下了女兒思順,二十歲的梁啟超早早地當上了爸爸;後又生一子,不幸夭折;1901年生思成,1908年生思莊;算來李夫人生了兩男、兩女。王夫人1904年生思永,1907年生思忠,1912年生思達,1924年生思禮,還有思同,早夭,共5男;1914年生思懿,1916年生思寧,共二女。這樣,除了未成年便已夭折的兩個孩子外,梁啟超的下一代就有五男四女,真可謂子女滿堂。梁啟超是性情中人,熱愛家庭,喜歡小孩子,尤其對女兒情有獨鍾。他最喜歡大女兒梁思順,現存的他給思順的數百封厚厚的書信,字裏行間洋溢著熾熱的情感和無限的父愛。梁啟超不僅關心兒女的學習、生活,而且對他們的婚姻、擇業、性格修養等,都給予了具體的指導。在他的精心培植下,兒女們個個成材,出人頭地,再現了梁氏家族新的輝煌。

  被梁啟超看作其當然繼承者的梁思成,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建築學家之一,是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傑出代表。梁思成一生創辦了兩個大學的建築系,即東北大學建築系和清華大學建築系,是近代中國建築教育的開拓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梁思成以中國營造學社為學術平臺,在開創性的古建築調查與研究中,逐漸梳理出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脈絡,其多項研究成果贏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讚譽。新中國成立前後,梁思成積極參與新政權創建工作,主持編制《全國重要建築文物簡目》,參加審定國歌、國旗方案的工作,組織設計國徽。進入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後,梁思成積極參與國家建設,在北京城市規劃、文物建築保護、探索建築的民族形式實現路徑等領域表現出了一名學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前瞻意識,並努力構建以“梁陳方案”為中心的北京舊城保護及未來發展範式。1948年,梁思成當選為“國立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首批學部委員。此外,梁思成還長期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並曾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新中國成立初期還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雖説沒有真正掌握過多大的權力,但頗有社會地位。遺憾的是,五六十年代他總是受到“革命者”的批判,最終沒能過“文化大革命”這一關,帶著無限的遺憾和永遠的不理解離開了他著力要美化的世界。

  和梁思成同甘共苦、休戚與共的是他的愛妻林徽因。這是梁啟超精心設計,思成和徽因又經過自由戀愛而形成的一樁婚姻。對此,梁啟超頗為得意,多次坦言這是解決兒女婚姻最好的方法。其實,更讓梁啟超引為自豪的是兒媳婦的品貌和才學。林徽因是中國近百年少有的一位奇女子,她天生麗質,美若天仙,凡是見過她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會為她的美貌所傾倒。南開大學一位著名的數學女教授晚年曾在《今晚報》撰文,回憶其半個世紀以前偶遇林徽因的情況,她這樣寫道:“1930年春夏之交,我因病休學在香山腳下親戚家的別墅休養,有一天同一位朋友上山遊覽,半山上一頂山轎下來,我看見轎子裏坐著一位年輕女士,她容貌之美,是生平沒有見過的,想再看一眼,轎子很快下去了。我心中出現‘驚艷’兩字。身旁的人告訴我,她是林徽因。用什麼現成話讚美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等都套不上。她不但天生麗質,而且從容貌和眼神裏透露出她內心深處的文采和書香氣息。我今生今世,認定了她是我所見到的第一美人。沒有一個人使我一瞬難忘,一生傾倒。”這位教授的觀察非常準確,極富哲理。林徽因雖然一生多病,大半生與病床為伍,稱得上是“病西施”,但以她少有的特殊才華,成為近代中國屈指可數的詩人、建築學家、文學家以及話劇創作家。作為重要的成員之一,林徽因還先後參加了新中國國徽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她從1904年來到這個世上,到1954年過早地去世,在短短的五十年內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驚嘆的。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結合,共同將梁氏家族推向了另一種新的境界。

  梁啟超的其他兒女雖然略遜於梁思成,但個個也成就非凡,能看出梁家群英匯聚,根深葉茂。

  梁思順(1893—1966),文學修養甚好,于詩詞、音樂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著有《藝蘅館詞選》,是難得的女才子。

  梁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是中國第一個受過西洋近代考古學正式訓練的學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創者之一。

  梁思忠(1907—1932),留學美國學習軍事,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炮兵上校,因病早逝。

  梁思莊(1908—1986),著名的圖書館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特別在西文編目方面,貢獻良多。

  梁思達(1912—2001),經濟學家和工商管理學家,長期在銀行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任職。

  梁思懿(1914—1988),早年積極參加愛國救亡運動,新中國成立後,攜全家回國參加祖國建設,曾任山東省婦聯主席和中國紅十字總會國際聯絡部副部長、顧問,1980年起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梁思寧(1916—2006),青年時期投奔新四軍,是一位老革命。陳毅元帥曾戲言:“當年我手下有兩個特殊的兵,一個是梁啟超的女兒,一個是章太炎的兒子。”

  梁思禮(1924—2016),著名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研製創始人之一。198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中國老教授科教興國獎等。

  梁啟超的兒女中,有三位院士,這是非常令人驕傲的事情。不過可以明顯地看出,梁啟超的下一代,已經缺少他那樣廣泛的政治影響力和可以呼風喚雨的社會地位。他們的輻射面基本局限在學術領域,向外拓展的空間有限,梁氏家族的地位在下滑,而不是更上一層樓。這中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條,是無法出現和梁啟超相媲美或者超越梁啟超的大人物。如果再往下一代觀察,梁思成兄弟姐妹的後代,雖然也有值得稱道的人物,但基本上已逐步走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頗負家族責任感的梁思成,為女兒取名梁再冰,寓意再造梁家“飲冰室”時期的輝煌,但這只能是一種願望而已。家族的興衰,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真是風水輪流轉,你方唱罷我登臺,即使再厚實的名門望族,也難維持百年以上。俗話稱“人無三代富”,意思就是説再能幹的人,也無法將一個興旺的家族永遠維持下去,能傳三代就相當不容易了。其中的奧秘,非一般的因果得失所能解釋得了。嘆人世,終難定。家族的興衰和人生一樣,似夢非夢,永遠是個謎。

  【書籍資訊】

  書名:《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啟超家族》

  作者/譯者:李喜所胡志剛

  定價:46.00元

  出版時間:2017年2月

  叢書名:傳記文庫 家族系列

  作者介紹:

  李喜所,1946年10月出生,河北涉縣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美國黃興基金會研究教授、天津市梁啟超研究會會長等職務。1992年被德國明斯特大學聘為客座教授赴德國講授中國文化與歐洲;1998年被日本早稻田大學聘為交換研究員赴日本進行中國留日教育史研究。

  胡志剛,1972年12月出生,河南確山人,歷史學博士,天津城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內容介紹:

  在近代中國曙色初露的浩茫空際,曾升起一顆璀璨的啟明星,那便是梁啟超。這位誕生於南粵的曠世奇才,雖壽未滿甲子,然而立德、立功、立言之宏大罕見其匹。他是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天才的啟蒙思想家、著作等身的國學大師,是一位德業雙修、情感與理智並富的可敬可愛的哲人。本書著力探究梁啟超家族獨有的特色和長期積澱的文化內涵,寫出了知識分子家庭的文化底蘊、文化品味和文化走向,闡述了梁氏家族的文化個性,解讀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門傳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