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王爾德唯一長篇小說新版上市,曾是送給情人的禮物

2017年02月15日 08:41:42  來源:鳳凰讀書
字號:    

  近日,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唯一長篇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該版由資深王爾德研究學者孫宜學新譯,曾是王爾德送給情人的禮物。

  《道林·格雷的畫像》,[英]奧斯卡·王爾德,孫宜學譯,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1月版

  美少年與畫像交換靈魂,曾被視為有毒之書

  《道林·格雷的畫像》最初面世于1891年,是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出版後英國報界抨擊:“一本有毒的書,充滿了道德與精神淪喪的臭氣。”評論家們紛紛稱道林·格雷為“惡魔”,但王爾德認為他是無罪的:如果不用為犯下的罪孽付出代價,我們每個人都會露出人性的惡。

  美少年與畫像交換靈魂的大膽設定構成了王爾德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的情節基礎。主人公道林·格雷是一名長在倫敦的貴族少年,相貌俊美,心地純良。朋友霍華德為他畫了一幅絕美的畫像,在朋友亨利勳爵的蠱惑下,格雷許下了與畫像交換靈魂的心願,好讓自己青春永葆,而歲月的滄桑和所犯的罪惡都由畫像承擔。不料此言一出,竟一語成讖。

  王爾德廣為流傳的經典語錄絕大部分都來自本書:對于婚姻,王爾德言辭犀利:“男人結婚是因為厭倦,女人結婚是因為好奇:結果是雙方都感到失望。”關于愛情,王爾德也不放過:“墜入愛河的人,總是始于自欺欺人,終于欺騙他人。”他還說,“要完全釋放自己的天性——這是我們每個人來到人世的目的。”可謂王爾德人生信條的寫照。

  王爾德認為書沒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只有寫得好的和寫得差的。他在書中寫道:“世人所謂的不道德之書,其實展現了世界本身就有的恥辱。”在序言中,他強調藝術與道德的關係——從不存在病態的藝術家,藝術家可以表達一切。罪惡與美德是藝術創作的素材。

  王爾德一生傳奇,《道》曾是送給情人的禮物

  奧斯卡·王爾德于1854年生于英國愛爾蘭都柏林一個家境優渥的家庭。19世紀50年代的英國正值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上流社會習俗刻板,以崇尚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而著稱。

  在《道林·格雷的畫像》出版的同年1月,王爾德結識了阿爾弗萊德 道格拉斯勳爵。道格拉斯當時是牛津大學二年級學生,有著希臘少年式的漂亮臉龐,寫得一手好詩。第二次見面,王爾德便送給他一部特制大開本的《道林 格雷的畫像》作為禮物。

  兩人相愛了。王爾德喚他的昵稱“波西”,花錢如流水般地為他買禮物,請他吃飯。這場戀愛使王爾德官司纏身,最終他被判“嚴重猥褻罪”入獄兩年。親友們曾紛紛勸說他離開英國逃亡,但他拒絕了:“生活引領你到哪里去,你就必須前往。我反抗世俗。

  1900年,王爾德在巴黎一家不知名的旅館去世,終年46歲,死時僅有兩位朋友陪在身邊。王爾德在巴黎的墓地,按照他在詩集《斯芬克斯》中的意象,雕刻成了一座小小的獅身人面像。這是全世界最特別的墓地之一,無數朝聖者在墓碑上留下紅色的唇印。

  20世紀末,在遭毀譽近一個世紀以後,英國給了王爾德樹立雕像的榮譽,上面刻有那句常被引用的語錄:“我們都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譯者孫宜學:王爾德如同烈焰中炫羽的孔雀

  關于出版的初衷,記者採訪了責任編輯王菁女士。她表示:“其實很多讀者只了解王爾德毒舌的一面,也只知道他寫過《夜鶯與玫瑰》等童話故事。對他的這部長篇小說並不了解。這次新版,我們希望在裝幀設計和翻譯方面都有所突破。裝幀上,我們傾向于復古華美的設計,以符合王爾德寫作的年代和風格。”

  新版《道林·格雷的畫像》由資深王爾德研究學者來擔綱翻譯。“翻譯方面,我們找到了孫宜學老師,他現任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個人非常推崇和喜愛王爾德,曾翻譯王爾德的《獄中記》,編譯過《審判王爾德實錄》,還寫過王爾德的兩本評傳。最後出來的譯文較忠實原文,文風也優美流暢。”王菁說道。

  孫宜學曾在其評傳中將王爾德比喻成烈焰中炫羽的孔雀,華美、熱烈而悲情。孫宜學表示,“王爾德以玩世不恭的認真姿態,暴露了自己所生活于其中的那個時代認認真真的道貌岸然。”

  王爾德一生創作頗豐,童話、戲劇、小說如今均已是文學經典。在他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世人將他的童話與安徒生相提並論,對他的劇作追捧至極,但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卻因藝術觀不被世人接受而備受爭議。

  可以說,一個天才生在了一個很少人理解的時代,無論是他對同性的愛,還是對藝術的理解,對美的殉道。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博爾赫斯說:“上千年的文學產生了比王爾德更復雜或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沒有一個比他更有魅力。”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