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領悟“中國的價值觀”

2016年12月09日 08:45:55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中國的價值觀》,韓震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價值觀是社會成員自覺調節社會生活和社會行為的規範。凡屬人類社會,都有著基本的共性,因而許多價值具有普遍的意義,如善惡、正直、誠信、公正……但是人類的社會生活都是基於不同的時空展開的,由於面臨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生産方式,因而不同的民族對價值及價值觀會有獨特的理解,同一個民族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上對價值及價值觀也會有獨特的理解,同一民族中的不同成員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價值及價值觀也有不盡一致的理解。本書講的“中國的價值觀”,是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價值觀,也是當代中國人民在共同的社會實踐基礎上所形成的價值共識。我們通過歷史與現實的雙重闡釋,梳理出中國的價值觀演化的歷史譜係,展現中國的價值觀具有時代氣息的生活基礎或生活世界。

  ■要理解中國的價值觀,首先要到當代中國人民的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去找根源

  中國人民最大的期盼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目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光榮與夢想。

  要理解中國的價值觀,首先要到當代中國人民的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去找根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與實踐,讓一個積貧積弱的文明古國煥發了青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這毫無疑問地給中國的價值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們經常批評某些人拿他們的價值觀來對我們指手畫腳,但是社會主義從不排斥民主、自由、人權這樣的價值,而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考慮這些價值的合理性基礎和實現的條件等問題。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抽象地談人人有投票權的所謂民主,而是實現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利方面當家做主,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是讓西方制度下窄化了的僅有週期性投票權的民主變成具有廣泛權利的人民民主;中國的價值觀不僅不排斥人權,而且讓人民的權利基於現實的可實現的基礎之上;中國不僅從個人的角度去看人權,而且也從社會的角度去看待權利,如果人人相互尊重權利,這就是人人平等的法治框架下的公正和諧社會。

  ■要理解中國的價值觀,還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探索和文明演化過程,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傳承

  脫離了中國的歷史,脫離了中國的文化,脫離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脫離了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是難以正確認識中國的。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每個人各吹各的調,莫衷一是,無所依據,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作為一個文明整體前行。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中華文明上下綿延數千載,凝鑄了獨特的價值體系、思維方式和精神氣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的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我們今天提倡和弘揚的核心價值觀,就是過去價值理想的時代轉化和闡釋的結果。比如,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君子喻于義”“君子坦蕩蕩”;強調“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德不孤,必有鄰”“仁者愛人”,等等。像這樣的思想和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這些思想和理念,既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作為生於斯長于斯的中國人,我們有著日用而不覺的共同的價值觀,“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是基本的共性特徵。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昇華。

  ■要理解中國的價值觀,也要面向社會未來發展進程的方向加以闡明

  價值觀本質上不是對當下狀態的認可,而是帶有理想性的應然維度。我們一方面不能拋棄傳統,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另一方面也不能停下前進的步伐,忘記理想的召喚。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但是善於創新的文化才真正有未來,在這個意義上,創新才是最好的繼承。由此,我們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同時也要在價值的拓新上下功夫。

  在歐洲中世紀,封建統治者宣揚君權神授,認為人是分等級的,貴族是上帝的選民,地位天然地高於平民。正是針對封建主義等級制的價值觀,法國大革命中第三等級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新的價值觀就是新興資産階級反抗封建主義等級貴賤價值觀的思想武器。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面向未來理想社會的,因此,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必須把反映等級社會的價值觀滌蕩清除出去,培育和弘揚符合歷史發展方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必須著眼於人類歷史發展的前進方向,必須反映社會發展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與歷史進步的節奏合拍。

  ■要理解中國的價值觀,同樣還需要在中國與世界各國日益密切的交流互鑒中加以體悟

  中華文化歷來就是在與其他文化的相互激蕩中發展的。中華民族歷來就有天下一家的開放胸襟,有協和萬邦的氣度。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了多方面的交流互鑒,從中學到許多東西,經過消化吸收轉化為中華文化的成果,例如佛教的傳入、西域的音樂。近代以來,西方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資産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等,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論,也都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國人對國家富強目標的追求,顯然是受了歐美的影響,才有了更強烈的動力。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價值,顯然有濃厚的歐美影響,但最終也是在中國人民啟蒙和解放的雙重運動中逐漸清晰起來。當然,中國也可以對世界價值觀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譬如,中國人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可以成為調節國際關係的最佳規範。我們主張“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禮記·中庸》)。這要比霸權思維和價值觀合理得多,也公正得多。

  民族精神或一個民族的價值追求是對民族現實的歷史創造性活動的引領和反映,它必然對特殊的時代性問題做出回應,從而必然帶有一定的時代烙印。只有反映時代性特徵和要求的文化,才能有時代性的影響力,才能形成現實的有積極價值取向和生命力的文化。只有在這種歷史與現實的相互映照中,我們才能理解和體悟中國的價值觀。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