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豐饒的回望——2015江蘇散文排行榜入選作品評析

2016年11月22日 08:38:2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豐饒的回望

  ——2015江蘇散文排行榜入選作品評析

  文/張宗剛

  作為文學大省的江蘇,散文創作一向數量龐大,品質可嘉,風格多元。近日,江蘇省散文學會組織主辦的首屆(2015年)江蘇散文排行榜揭曉,計有散文集5部、單篇散文5篇入選,為風生水起的江蘇散文寫下濃重一筆。

  夏堅勇的歷史大散文《紹興十二年》,面世後頗獲稱賞。該書通過南宋紹興十二年這一歷史橫切面,以時間脈絡為經,以諸多重大事件為緯,從岳飛被害前夜寫起,全方位掃描當時的政治風雲和社會生活,深入揭示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和行為邏輯,以現代人的情感審視詭異莫名的南宋王朝,旁及政治格局、經濟畫卷、民俗傳統、人情世態、物候節氣等,議論風生,尖刻犀利,每每以豐沛的文學想像激活歷史。在歷史與現實的互動中,作品成功還原了時代氛圍和社會肌理,既是反思歷史,亦可昭示當下。

  畢飛宇的散文隨筆集《寫滿字的空間》,是其生活、寫作、閱讀的記敘與思考,涌騰著赤誠與思辨,靈動與諧趣,彰顯思想者的氣質和學者型作家本色。作家以溫馨之筆敘寫斑駁歲月,議論風發,盡展小説家的機鋒。《人類的動物園》寫道:“人類總能把自己恐懼的東西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動物園時代開闢了動物的奴隸主義時代。”犀利戲謔,妙語不絕。《飛越密西西比》講述作者赴美時乘機飛越密西西比河的非凡體驗,遙參近觀,格物致知,揭橥密西西比的蠻荒、原始、神秘和浩大的寂靜,得出大地是“歷史的肌膚”“歷史越好看,大地越難看”的精闢之論。《三十以前》《我家的貓和老鼠》《歌唱生涯》《我的野球史》《寫滿字的空間是美麗的》諸文,包含著獨特的個人經歷和記憶,見出創作主體深邃敏感、聰穎早熟的性格。

  范小青的散文集《范小青散文》,收錄作者不同時期的代表性散文70篇,融匯了個體的生活經歷、情感經歷和寫作經歷,下筆隨意舒展,風格親切淡遠,彰顯沉靜的寫作狀態和鮮明的女性特質。《在水開始的地方》大量運用蘇州方言摹寫小巷凡人瑣事,文字樸素純凈,語調和諧,將蘇州舊事娓娓道出;《蘇州小巷》筆力淡定靜謐:“蘇州小巷,是拿光滑靈透的鵝卵石砌出一條很狹窄很狹窄的街來,像古裝戲裏的長長細細的水袖,柔柔的,也有的時候有點彎,這彎,就彎得很有韻味”,以從容不迫的語調,讓青磚、黛瓦、粉墻、褐檐對接舊日曆史,勾勒出蘇州的韻味和性格,折射出一位優秀小説家的功力。

  王彬彬的文化隨筆集《大道與歧途》,收錄了《陳獨秀留在滬寧線上的鼾聲》《柳亞子的“狂奴故態”與“英雄末路”》《郭沫若與毛澤東詩詞》《作為留美學生的聞一多》《談談胡適與胡風》《徐樹錚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禁欲時代的情色》諸文,以嚴謹的史料、縝密的思維和流暢的文字,展示大動蕩大轉型時期書生與政治的糾葛,呈現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側面;其風格一如既往,舉凡批判、駁斥或讚賞,皆持論有據,犀利鮮明,並努力還原特定時代和特定環境的氣息,在一本正經的行文中,往往寓以春秋筆法,呈現出跨文體寫作的特徵。全書議論風發,洞幽燭微,以思想見長,富知性之美,同時不廢感性,具有鞭辟入裏的力度。

  陳衛新的散文集《魯班的飛行器》,文思神遠,細膩纏綿,文采與性靈互見,饒具風情;其所折射出的創作主體,誠為新銳之思、先鋒意識和隱逸精神、士大夫情懷的結合體。《山居閒話》稱“那些炊煙,是真正的炊煙,像雲,像風,像一匹行動的馬”,以我觀物,物我合一,種種的奇思妙想紛至遝來,仿佛開啟了文字的百寶箱;《尋找》氤氳著思辨氣質,觀察的精微令人稱道:“銅質的拉手如同沒落的貴族,草葉花紋,華麗的光彩在那些尖角的地方閃現。自尊從來就是一種偉大的,隱忍的存在,即使沒落,也自有它的從容。”作者信手揮灑處,皆可成風景,行文有時如跑野馬,隨意為之,終歸於文雅整飭。《在路上》見性見情,悠閒散淡,饒具美學風懷:“火車在黑夜裏前行,像一個莽撞的詩人。”“窗外此起彼伏的林濤真的如海。傍晚的天空如此地藍,那種藍深沉而堅硬,讓我以為天空是山,林濤為浪。林木的梢頭,一直齊整地動著,迎風的,又轉而逆風。”運筆細膩灑脫,富於強烈的畫面質感。身為室內設計師的陳衛新,筆力矯夭,火候老到,諳熟章法佈局,講究意味意蘊,堪稱不可多得的文字妙才。

  丁帆的隨筆《向面對世界的自絕者脫帽致敬——追憶兩位性格迥異的先師》,深入解析著名學者葉子銘教授、許志英教授的內心世界,從中得窺一代知識分子的高潔靈魂,指出:憂國憂民的“治國平天下”情結,是他們難以擺脫且根深蒂固的政治責任感,“他們是一代死去的堂吉訶德式的與風車作戰的知識分子”。文章激情四射,血性昂揚,既有歷史的吟嘯,也有現實的觀照。作者以反思和啟迪為旨歸,感慨歷史的宿命,推崇信仰和氣節的力量,思力如天風海濤,振聾發聵。

  《困學乃足成仁》是葉兆言在青年作家讀書班上的講話稿。葉兆言的散文一向博聞強記,富於識見,具有老派文人氣息和傳統知識分子趣味,亦不乏前衛意識。該文旁徵博引,侃侃而談,在貌似東拉西扯中大膽評説,顯示出性情的醇厚和筆法的老辣,于平實中見奇崛。作者開誠佈公地説:“在座諸位如果認為參加這種文學活動真有意義的話,那麼你們的文學前景一定是不太樂觀。如果你們看重這些活動,那麼文學很可能會不看重你們……説老實話,我一點都不看好你們。一個搞文學的人,必須要説老實話。”“真正的文學,就是在困境中還能夠繼續堅持。”自述其創作歷程中的艱難困苦執著不渝,行文直截了當而又微言大義,蘊含著滄桑況味和現實關懷。

  雕塑家吳為山的散文《奇峰搜盡 江山圖畫》,充分印證了“文”“藝”相通之理。作者對傅抱石的藝術世界作了詩性的探尋和審美的透析,指出,天地交接、乾坤氣動的筆墨表現,恰恰是文化自信和精神自在所建構的藝術本體。“在他的世界裏,原始意象、晉唐風範、宋元高境與江南絲柳、山峽煙雲、天池林海,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朦朧的交錯。”文章感性與知性並舉,通過解讀傅抱石那些文意浩蕩、真宰上訴的畫作,揭示其在美術史上的標誌性意義,在知人論世中彰顯主體的觀察力和性情,呈現出美學意義上的敏銳與敏感。

  魯敏的散文《而今人們擠擠挨挨站滿你的書房》,筆法乾淨,意態瀟灑,注重審美的表達和睿智的思考,將尋常的遊記文字寫出了境界,顯示出純正的文學品相。文章寫在俄羅斯參觀托爾斯泰家族著名的亞斯納亞 波利亞納莊園,那些手稿、照片、定情物、書信、便條,迸發又埋沒著令人窒息的愛與死,讀之動容;而在多災多難的天才詩人茨維塔耶娃的故居,作者寫道:“自殺前幾天,她有過艱難的求助。同樣是在那層潔凈的玻璃罩子底下,我們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她的一個短函,寫給作家協會的,窘境中她想請求一份到作協食堂做洗碗工的機會,這一申請遭到了拒絕……”透出難言的辛酸。魯敏與筆下人物心意相通,行文騰挪多變,充滿悟性,在疼痛與愛意的書寫中,盡展文心的細膩。蒼涼的句式,物我交融的語境,彰顯對歷史和人性的深度思索。

  以小説馳名的葉彌,其散文亦品味不俗。《山高水遠》是她遠離城市定居鎮鄉交界處七年間生活狀態的記錄。葉彌寫自己在鄉下種菜、種樹、養雞鴨,認識了許多的野草野菜:“鴨跖草看上去是一位粧容精緻的小婦人……蒼耳子的果實毛茸茸的一身刺,是個頑皮孩子。”日子久了,樹和雞鴨竟能神奇地聽懂人的語言;還有偷吃貓糧的刺猬、到院子裏覓食的麻雀和烏鴉,寫來饒具興味,仿佛成人的童話。全文不事雕琢而繪聲繪色,發散著尊重與悲憫、感恩與敬畏的情懷,愛心的彰顯自然而然。作者敘事寫景,沉著細密,行文簡約而有深意,指向隱居生活的日常價值,呈現出平靜流淌的詩性;筆法的熱烈清雋,親切散淡,恰與梭羅《瓦爾登湖》氣息相通。

  以上僅為對2015江蘇散文排行榜入選作品的印象式評點。欣欣向榮的江蘇散文,總體呈多維創作態勢,客觀上成為文學大省的有力標誌。好的散文從來就是個人情調與文本意識、生命體驗的完美化合。對待散文創作,既要有放鬆的心態,亦應懷以必要的敬畏和虔誠。當下,一些作者無視散文創作的門檻和底線,孜孜于“心靈雞湯”體小品文的炮製和日常生活的簡單摹寫,沉迷於以小情小調取悅庸眾,頗不足取。一個好的散文作者,不能僅僅滿足於勵志類、感悟類、親情類、鄉土類、風俗類、美食類題材的跟風型書寫,而應向著更廣闊的高度和深度發掘開採,努力尋求審美的超越。這些年在歷史文化散文創作領域,“大路貨”史料的過度堆積和個體感悟的匱乏,個人識見的缺席,早已成為一種錮弊,導致老生常談味同嚼蠟,抑或草率斷言大失準頭。若無充沛的學養敏銳的識見,又談何自由的書寫新鮮的衝擊?在這方面,葉兆言、丁帆、王彬彬的寫作提供了良好典範。葉兆言文本的隨心所欲不逾矩,丁帆文本中學院氣息和生活氣息的自然對接,王彬彬文本在歷史縫隙中的率性遊走和大膽書寫,皆指向一種可取的寫作路徑,充分印證了“作家學者化”這一説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之,凡有自覺意識的散文作者,均應秉持多元開放的思維,革故鼎新的情懷,大膽衝決傳統的樊籬,認真書寫,執著探索,則必有所成。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