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楊先讓著作《楊先讓文集》日前出版發行

2016年11月18日 08:29:25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書名:《楊先讓文集》

  作者:楊先讓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定價:178.00

  書號:9787549589265

  日前,楊先讓著作《楊先讓文集》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文集由《我是島裏人》《三人行》《夢底波濤》《我為主》四集組成。

  第一集《我是島裏人》,是以楊先讓的成長以及家族史的變遷為主線,掀開了被時代所塵封的家族、親朋、師長等一些人與事。在楊先讓飽含熱情的文字中,我們讀出了濃濃的家國情懷,噴薄的藝術生命,磅薄的藝術情懷,勉力篤行的人生態度。這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的所不捨的價值追問。這是新中國第一代藝術家的“巨流河”;第二集《三人行》,是楊先讓寫文化藝術界的人與事,寫了眾多“為時代造型”的藝術家。其中有徐悲鴻、齊白石、李苦禪、古元、鄒雅、王朝聞、黃永玉等,更有快要被歷史遺忘的藝術家,比如鄭錦、王青芳……而顧毓琇、周汝昌、郭蘭英、郎毓秀、郭淑珍等或為其摯友,徐冰、陳文驥、韓書力等或從其學,流芳彌遠,可謂一個人的中國百年美術史;第三集《夢底波濤》,是楊先讓先生對中國民間美術思考、梳理、總結的結晶。楊先讓曾在中央美院主持年畫、連環畫係,創建“民間美術系”,他把民間藝術提升到學院體系中觀察、學習、創作……短短數年之間,就培養出了徐冰、陳文驥、呂勝中、韓書力等藝術大家。更是帶隊十四次走黃河,在豐富的民間土地上挖掘出庫淑蘭、蘇蘭花、潘京樂……可謂重新書寫了中國美術史;第四集《我為主》,講述了去國前後的楊先讓對藝術本體性的思考。如同一個赤子,楊先讓以一個“旁觀者”“他者”的姿態超然地、敏銳地觀察著西方藝術,對比著中西方藝術的異同,也注視著在西方的華人藝術家。他認為中國藝術無須低人一等,妄自菲薄,更不必一味仰望迷信西方,乃至喪失自我。“我為主”,便是其中精神所在,溫家寶總理在與他的通信中,也強調了這三個字。

  楊先讓的記錄如同一個世紀老人的非虛構寫作,只不過他的寫作飽含情感和歷史記憶。編輯出版這套文集,意在通過這位老人的記憶開啟一個世紀的美術史大門,漸漸呈現一幅幅中國現當代藝術名家的畫像,梳理出一條中國現當代藝術史的發生、發展脈絡。

  這套黃永玉親自為摯友楊先讓題寫書名的四卷本文集——《我是島裏人》《三人行》《夢底波濤》《我為主》,是楊先讓藝術人生的全面再現。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套書,其意義並不在於書本身,更在於被時代、被時間所遮蔽的中國美術百年人物志、美術史。

  [作者介紹]

  楊先讓,1930年生,1948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徐悲鴻得意門生,始終堅持思考中國藝術向何處去的問題,對藝術富有激情,培養著名藝術家無數,卻一生淡泊名利。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先驅,1980年開始民間考察、梳理中國民間美術,1986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創建“民間美術系”,並開始沿黃河考察民間美術,寫出令人震驚的《黃河十四走》民間美術考察報告。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