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發展的根脈和靈魂,決定著城市的命運和未來,尤其在中國城市國際化勢頭正猛,發展速度驚人的當下,文化的傳承、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8月25日,浙江杭州發佈首本介紹對外文化交流史跡的書籍——《天城遺珍》,該書以歷史上杭州的對外文化交流為主線,梳理了杭州對外文化往來的重大事記、重要人物、現存遺跡等內容,以中、英文雙語,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杭州“多元、包容、融合”的國際文化特徵。
“不同與文史界長期習慣於闡述論證、就事論事之類的寫作體例,《天城遺珍》文字簡單易懂,詼諧幽默,甚至以‘講故事’的體裁要求來組織稿子。”在浙江省杭州市政協副主席何關新看來,這本書能尤為通俗易懂地向國內外友人展示杭州對外文化交流的史跡。
“杭州發佈的《天城遺珍》,其編纂踐行了‘公共史學’的理念。”杭州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周東華教授如是説。
據悉,“公共史學”是當代美國史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它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中葉,現在已經頗具聲勢和規模。目前,美國近百所大學的歷史系都設置了“公共史學”的研究生學位項目。而在中國,“公共史學”目前尚在起步階段。
“當代年輕人對歷史了解卻越來越少,學院派的歷史典籍他們不願意多看,雖然現在一些書籍和影視作品開始以通俗的語言來敘述歷史,但其中很多作品由於缺乏正確的歷史觀指導,人們從中獲得的僅僅是搞笑的談資,大眾的歷史主題意識依然缺失。”周東華認為,“公共史學”的推廣尤為必要,而浙江在該領域的研究發展一直走在中國前列。
記者了解到,《天城遺珍》由杭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杭州文史研究會共同編纂。在編纂過程中,編委會集思廣益,召開了十余次編輯會議研究確定了該書的主題思想、寫作體例、條目內容和行文風格。
“我們的專家們儘量採用非學術化的語言,將一些公眾無法了解的古言、外文,用通俗詼諧的語言表述出來,但是這些語言背後都有紮實的史料支撐。”周東華表示,杭州自古以來在國際友人心目中就是一個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城市,希望更多的國內外友人能通過此書了解杭州自古以來對外文化交流的史跡。(完)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