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兩岸人士參觀連橫紀念館 敘“新”館背後兩岸“舊”故

2017年09月11日 08:53: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杭州9月8日電(見習記者 張煜歡)9月6日至8日,以傳承弘揚孝道“正能量”為願景的中華慈孝文化節在浙江杭州開幕,來自兩岸暨港澳地區的著名學者、專家共同拓展“慈孝”話題的深度與廣度,表示以中華慈孝文化為媒,將進一步增進兩岸之間深厚情誼,搭起海峽“溝通之橋”。而在杭州西湖邊、葛嶺下,一座掩映在翠山碧湖間的紀念館也承載著兩岸歷史文化記憶,並見證著海峽間的源遠情誼。

  8日,參加中華慈孝文化節的兩岸人士來到位於杭州葛嶺山下的連橫紀念館,一同敘一敘這座“新”紀念館背後關於兩岸文化交流的“老”故事。

  山水庭院、白墻黑瓦,古色古香的樓臺,逾百年的參天大樹……一走進連橫紀念館,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天成,兩岸人士連連讚嘆為“風雅之地”。而這段“風雅往事”,還需從幾十年前説起。

  據資料記載,1926年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的祖父連橫攜夫人來到杭州,為踐行“他日移家湖上住”的西子之約,安家于杭州葛嶺山腳下的瑪瑙寺內。連橫是臺灣著名愛國學者,以著有《臺灣通史》聞名海內外。該書在兩岸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臺灣的政治、軍事、風俗、人物等均有記列,曾被章太炎先生推為“必傳之作”。

  八十年後的2006年,連戰首次到訪瑪瑙寺時,就曾對其建築及環境保護給予高度評價,並提出了將瑪瑙寺建成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平臺的設想,並得到大陸有關方面的積極響應。在各方努力下,“連橫紀念館”由臺灣財團法人“國政研究基金會”與杭州西湖風景名勝管委會共同籌備建設完成。

  據連橫紀念館副館長胡玲玲介紹,該館運用瑪瑙寺原有廂房作為展示空間,分別有臺灣自然環境廳、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廳、連橫先生事跡廳、臺灣現代工藝廳等七個展示廳,從不同方面介紹臺灣的歷史人文及兩岸文化交流事跡。

  在連橫先生的雕像前,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林政則先生鞠躬行禮,注視久久。“連橫先生真的很不容易。”林政則感慨道,“他用多年時間編撰了《臺灣通史》,可以説為兩岸文化交流奠定了一定基礎。希望未來兩岸同胞都能銘記歷史,不忘本、多交流。”

  臺灣佛光大學資深教授張寶三在參觀後也被紀念館內古樸雅致的環境所打動,表示瑪瑙寺能在原基礎上“修舊如舊”,十分不易。“這裡的環境怡然清幽,與連橫先生的精神氣質十分契合。想到杭州在修繕紀念館上如此用心,我也為兩岸之間愈發默契的文化交流感到十分欣慰。”

  據胡玲玲介紹,從靜態展示到動態互動,紀念館每年都能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包括許多臺灣遊客。“尤其是臺灣的啟英高中,每年都會組織優質生來參觀遊覽連橫紀念館,至今已來過12批次。臺灣學生參觀以後感嘆,在唸書時都沒有如此細緻地了解過臺灣全方位的歷史人文風情。”

  此外,在連橫紀念館內還新開設了一個專門展示臺灣本土伴手禮的茶室。據介紹,這裡面都是從臺灣帶回來最道地有特色的産品,包括人們耳熟能詳的鳳梨酥、太陽餅等糕點,讓遊客在“看”臺灣外還能“品”臺灣。

  在茶室內,從臺灣來的遊客連連稱讚該鳳梨酥的味道正宗,“這就是我們常吃的土鳳梨酥,帶一點酸,有別致的纖維狀口感。”

  據悉,開館九年來連橫紀念館已接待遊客78萬人次。兩岸人士在參觀後共同表示,對於一個建成不足十年的“新”館來説,一切都讓人耳目一新,而對於這段珍貴的兩岸文化交流歷程來説,未來還有更長的故事要續寫。(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