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呂國英“氣墨靈象”藝術論二:如氣化墨 載靈承象

2017年08月05日 14:06:42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作者簡介

  呂國英,作家、藝術評論家,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長征副刊》主編,高級編輯。已撰述出版文學、評論等作品數百萬字,多篇作品獲國家或軍隊重要獎項。

  主要著作:《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其中《大藝立三極》由中英兩種文字、多版次出版,《陶藝狂人》《神雕》多次再版。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筆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藝法靈象”揭示藝術本質規律;“高學大德”者方入“氣墨靈象”之境;“潤靈樂境”推輓文藝高峰。

  主要評論:《自成高格入妙境》《“賈氏山水”密碼》《藝術,心狂方成大家》《天才,晚成方可大成》《“色彩狂人”的非常之道》《“花”到極致方成“魁”》《心至“藝境”盡通達》《藝術創作有“五忌”》《創新藝術與“氣墨靈象”》。

  如氣化墨 載靈承象 

  説文論藝,近前中國三大盛事妙傳啟迪。一者,量子衛星檢驗資訊“糾纏”傳遞;二者,射電望遠鏡探秘地外文明;三者,大火箭實現首航飛行。

  換言之,大火箭讓我們飛得更高,射電望遠鏡讓我們聽得更深,量子衛星讓我們傳得更遠。簡單説,高端、獨特的工具、載體,讓我們實現了更高、更深、更遠。

  其實,人類文明史,一定意義上,就是一部不斷創制工具、發現與應用載體的歷史。科學探索如此,文藝創作亦然。

   

  林風眠 《仕女》 

  在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語境下,文藝創作面臨不少挑戰,最為突出的是有數量缺品質、有“高原”缺“高峰”。究其原因,或涉諸多方面,比如,浮躁、拜金;比如,“克隆”、抄襲;還比如,媚俗、功利。從認知與實踐論觀點看,在除“疾”祛“病”的同時,找到上品質、攀高峰的“載體”與“工具”,並創制應用之,是獲得突破的關鍵所在。

   

  林風眠 《秋山圖》 

  以繪畫藝術而言,筆墨(彩墨、油彩)是繪畫的基本元素,也是構成畫面的核心要素(國畫創作尤為如此)。從繪畫實踐觀,筆墨境界之高低,不僅決定著作品境界,也左右著藝術審美。筆墨高致則作品雅;筆墨諂媚則作品俗。正由此,筆墨承擔著作品載體之使命。

  毋庸諱言,當今繪畫藝術無品質、缺高峰,筆墨問題首當為責。這些問題表現形式多矣,突出呈現在陳、俗、臟、假、亂、死“六個字”上。“陳”就是陳舊腐朽;“俗”就是諂媚逢迎;“臟”就是污濁齷齪;“亂”就是混雜無序;“假”就是虛情假意;“死”就是呆板僵硬,毫無靈動。“死”是問題的根本,也是筆墨問題的“罪魁”。

   

  朱德群 《夜盡天明》 

  如何令筆墨進入清新、高格、純凈、融合、樸真與靈動?或者,高境界之筆墨又該是一種怎樣的筆墨?從筆墨的生發與演變發展中,我們似可尋出端倪。

  從繪畫藝術史觀,筆墨發展演變迄今經歷了線墨、意墨、潑墨幾個階段,這已幾近共識。線墨就是工描之墨,與求形狀貌相牽;意墨就是意象之墨,與寄情寓意相契;潑墨就是抽象之墨,與揮灑心緒相和。“三墨”之後,或由“三墨”交互、融合、延伸出現的,是“三墨”合一。在承載藝術新象中,這種“三墨合一”之墨,突破既往筆墨諸法與技巧限制,追求筆墨渾樸天成之趣,呈現樸茂之境,表達樸拙之美,意為“樸墨”。樸墨具有樸本之真,與樸拙歸真相宜。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