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臺灣寫真:探訪台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2017年07月13日 07:10: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臺北7月12日電 題:探訪台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17世紀,布袋戲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等地流行。隨著福建、廣東等地居民移居臺灣,布袋戲也飄過海峽,在臺灣落地生根,成為臺灣偶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表演類型。

  記者近日在臺北市的吉林街偶遇了一家布袋戲主題懷舊餐廳。穿過貼著布袋戲“美麗傳説”宣傳海報的廊道,沿樓梯走下,“別有洞天”的正廳映入眼簾——挂滿四壁的布袋戲手偶驚艷了各方來客。

  一個近3米長、1米多高的戲臺是這個只能容二三十人的小餐廳最精華的部分,戲臺色彩明快艷麗,兩邊挂著“舊人舊事好戲碼、敘天敘地茶香溢”的楹聯,圍布上有飛龍、祥雲等寓意吉祥的圖騰。

  餐廳老闆是臺灣敘舊布袋戲團團長陳建華。他説,這間餐廳是臺灣第一家以布袋戲為主題的餐廳,食客可以一邊享用美食,一邊看布袋戲表演,在互動環節還有機會上臺“秀”一把。

  記者到訪當天,陳建華正巧在餐廳表演。玲瓏精緻的布袋戲偶,詼諧幽默的故事情節,貼合人物性格的配音,陳建華和同伴默契的表演贏得食客熱烈的掌聲和喝彩。

  布袋戲是電視機沒有普及的歲月中,臺灣民間的重要娛樂。陳建華年幼時就被家鄉廟會上的布袋戲表演吸引。懷揣著對傳統藝術的喜愛,他在1992年創辦了名為“敘舊茶飯劇場”的紅茶坊,1999年將茶坊轉變成“布袋戲主題懷舊餐廳”,安排布袋戲表演,並開班授課。

  因布袋戲演出使用的戲偶,除了頭、手掌和腳的下半部是木質外,手部和腿部都用布料縫製而成,形狀酷似布袋,所以被稱為“布袋木偶戲”。陳建華介紹,布袋木偶戲的表演,主要是由手指活動來操作,所以又被稱為“掌中戲”。目前在臺灣有傳統布袋戲、金光布袋戲和電視金光布袋戲,戲偶的大小和重量也依次增加。

  當代人印象中的布袋戲已不再是搬張小板凳到廟口搭設的木製綵樓下,引頸翹首看演員們拿著手掌大小的戲偶上演《三國演義》等傳統劇目。陳建華説,如今布袋戲的題材更加寬廣,形式也更多樣。傳統布袋戲多用閩南語表演,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種活潑多元的藝術形式,他創新使用普通話和英文來表演。戲曲內容也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經典劇目上增加了年輕人感興趣的內容。

  陳建華與同伴表演幾齣戲碼後,就開始和食客們互動。每位客人都獲得一個十余釐米大小的傳統布袋戲偶進行練習。

  “木偶頭套在食指上,控制頭部表演,大拇指套進木偶的一隻手,其餘三指套入另一隻手,大拇指還要管頭部的一些轉動動作。”陳建華邊示範邊講解,“腿的動作基本上也靠手操作,我們的手腕就是木偶的腰部。現在一個腳要動起來,走路這麼一抬、一抬,一個人可以同時演兩個木偶,左右手各一個……”

  陳建華手把手地將戲偶奔跑、摔倒、翻跟頭等基本技法傳授給客人。在他看來,藉由美食讓人們時常親近和重新體驗布袋戲,是對這項古老傳統文化的最好傳承。

  布袋戲起源福建,陳建華因而特別希望有更多機會和福建的布袋戲藝人們交流,共研傳承。“現在臺灣年輕人對布袋戲有興趣,我收的徒弟很多都是大學生。”陳建華説,“只要還有人願意傳承,相信這門藝術就有未來。”(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