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
台灣網7月8日訊 (記者 黃露佳)7月8日,由河南省臺辦組織的“正本溯源·尋根河洛”臺灣未來媒體人創作交流活動來到十三朝古都洛陽,感受“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古都魅力,暢談創作想法,並稱這次由我們帶你去看河南!
古都洛陽 魅力讓人折服
進入麗景門,也就來到了洛陽古城,迎風揮舞的布番上赫然寫著眼鏡店的字樣,古老與現代的結合讓人總有種時空錯亂的恍惚感。行走在古城的青石板街道上,道路兩旁都是牡丹餅的香氣,街邊不翻湯小店門口湯碗裏飄出縷縷熱氣,騎著電動車的人們繞著行人蜿蜒駛去……生於此長於此的古城人為生活奔波忙碌,招呼著遠道而來的路人;慕名而來的他鄉人悠然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享受此刻難得的閒適得意,這一刻的忙碌與悠閒,也恰如每一刻的古城,與現代文明一起奔跑,和古老文化和諧共存。
讀過三國的人,想必都會記得“忠義仁勇”的關羽,因桃園三結義而效忠劉備,馳騁沙場,卻敗走麥城,被俘後不降被殺。據記載,關林被殺後,孫權怕劉備起兵,用張昭計送關羽首級到洛陽,欲嫁禍曹操。曹操善謀,識破了孫權的詭計,遂將計就計,刻沉香木為軀,與關羽首級合為一體,以王侯之禮厚葬洛陽城南,也即是今日的關林廟。關羽忠義仁勇的美名流傳開來,被過去歷代王朝尊為"武聖",也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在臺灣,也有許多關帝廟,關帝信仰很得臺灣人贊同,現場也有臺灣學生敬香祭拜關聖人。
在天堂和明堂原址上修建的倣古建築富麗堂皇得讓人驚詫,進入門廳之內抬眼便能見到到處都是金光閃閃的裝飾,盛唐的繁華由此可見一斑。展廳中唐朝婦女粧容、服飾讓女孩子們停下了前行的腳步,唐三彩、陶俑、陶馬也讓學生們讚嘆連連,回望歷史的長河,盛唐絕對是其中最亮麗的一抹色彩。龍門石窟更讓臺灣學生大呼震撼,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佛像雕刻于石窟之上,每個佛像都有他們的歷史和講究,盧舍那大佛的壯觀與美麗更讓人難以用語言表達。行走過伊河旁,拾級走過一級級臺階,來到盧舍那大佛的腳下,抬頭望向她,仿佛能看到她眼中的慈悲和憐憫,又襯托得自己無比地渺小。
臺灣學生們在創作作品
創作交流 靈感爆棚來襲
據河南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正本溯源·尋根河洛”創作交流活動邀請到了臺灣銘傳大學傳播學院的15名學生,他們將參訪鄭州、洛陽、開封等地,親身體驗中原文化、深入挖掘創作素材,向大家展示他們理解的河洛文化和他們眼中的河南,並提交作品。本次活動結束一個月內臺辦將組織評選出優秀作品,在各類媒體平臺上展示。
已經走過開封、鄭州、登封的臺灣學生一行,今日來到十三朝古都洛陽,提到最感興趣的地方,他們異口同聲説龍門石窟。就讀于臺灣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的黃晨暄説:“這是第一次來河南,之前對河南都沒有什麼概念,對河洛文化的了解也只限于歷史書中的記載,此次有機會來河南,也感到很開心。來到河南之後,發現河南的自然景觀十分美麗、壯觀,龍門石窟尤其讓人震撼。”
黃晨暄介紹到,此次交流創作活動,15名臺灣學生已協商分成五組進行創作,每組3名學生將提交2個作品,其中一個為視頻,另外一個作品形式自由選擇,可為視頻、圖文、文章等,他們將努力向大家展示她們看到的河南,理解到的中原文化。“我們組的作品已經有基本的想法,初步就是將做一個以臺灣年輕人第一次來到河南為視角,呈現方式主要以逗趣為主,將我們參訪了解到的河南展現給觀眾們看。”黃晨暄説到,顯然對自己小組的作品已有明顯清晰的想法,並且已經進入創作之中。“我們組主題就是follow me,帶你看河南,就是借鑒一個設計師的創意,男生和女生拉手一起走,走過每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我們也會採用這種形式,將我們看到的河南美景介紹給大家。”同樣就讀于臺灣銘傳大學新聞系的劉芷吟也分享了自己小組初步的創意和想法。小夥伴們顯得對自己的作品已經胸有成足,創作靈感爆棚。(完)
洛陽老城
洛陽關林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