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聚焦資訊化專家對《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公開質疑

2013-11-25 10:0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對於語言文字界辛苦10年的成果,資訊化專家提出質疑。 趙春青繪 新華社發

  今年8月,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歷時10年研製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以下簡稱《字表》)正式發佈,這一成果被語文界稱作“我國關於漢語規範字集大成的語言文字法規”。然而,《字表》增加的200多個字是當前國家強制標準裏沒有的,也是現在海量的電子設備和系統無法處理和表達的字符。儘管眾多資訊化專家在5年前就不斷地對《字表》進行質疑,卻終究沒能擋住“被規範”的命運。

  一封有去無回的“質疑聲明” 

  “沒有用的,所謂徵求意見只是走個過場。”説起這場資訊化界的質疑,原中央民族大學電腦係教授許壽椿現在只有失望。

  時間回溯到2009年8月25日,正值教育部就《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社會意見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了一個研討會。當天的與會者很多都是漢字資訊化技術方面的資深專家,許壽椿也位列其中。

  “現在漢字普遍資訊化了,我們看到的印刷漢字基本都出自電腦,所以最好別造新字,因為增加一個新字就得增加一個新編碼。”針對《字表》新造的類推簡化字,全國資訊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立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不是資訊化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李敏生和漢字研究專家蕭啟宏也認為,《字表》應與上世紀60年代漢字簡化思維一脈相承,這樣做有中斷漢字傳承的危險。

  一場普普通通的研討會,卻成為資訊化專家對語言文字界的公開質疑——他們擔心《字表》如果正式發佈,會給電子資訊化處理帶來大問題。

  “任意改革漢字,使兩岸不能通用,國內外不能通用,古今不能通用。”“希望教育部收回《字表》,迅速組織專家學者,而不是只組織少數從事過和支援過文字改革工作的人,展開廣泛深入的討論和充分的論證。”會上,專家學者們共同簽署了一封質疑聲明,希望《字表》制定部門能夠在徵求意見期充分考慮資訊化界的意見。

  然而幾年時間過去了,當時在聲明上簽字的許壽椿和其他專家一樣,始終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任何反饋。

  “最終還是通過了,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為心裏明白所謂的徵求意見只是形式而已,意料之外是因為不敢相信這麼多專家的意見真的被忽略了。”面對正式發佈的《字表》,許壽椿百感交集。

[責任編輯:劉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