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蘇富比秋拍永樂佛像拍2.36億

2013-10-20 10:27: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明永樂宮廷銅鎏金大成就者毗瓦巴坐像

  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

  印度十世紀鑄黃銅智拳印毗盧遮那佛

  明永樂宮廷銅鎏金金剛薩埵坐像

  2.36億港元,刷新中國單體佛像造像成交紀錄——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被內地藏家以天價競得,也成為新一波行情的風向標。知名古代藝術鑒藏家梁曉新在受訪時表示,這代表“泛亞”概念的喜馬拉雅藝術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認可,特別是其中一些高古的精品將重現歐美拍場,而整個華人圈的買家將成為護盤的中流砥柱。

  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被內地藏家以2.36億港元的天價競得,同時刷新了中國單體佛像造像成交紀錄。據考證,這件永樂宮廷造像,是迄今所知尺寸最大的傳世品。“這尊金光燦爛的造像,體量巨大、工藝精湛而且獨一無二,是宮廷藝術與佛教藝術的完美結合,也集皇權與神權于一身,超越了。” 知名古代藝術鑒藏家、正觀堂主人梁曉新在受訪時説道。

  天價佛像助推投資熱潮

  今年4月,本報就曾提到,在春季的紐約拍賣會上,不少中國買家不遠萬里前去“搶購”佛像,當時就有專家告訴記者,佛像就是古代的雕塑,價格隨市場關注度的提高而不斷升高,但對比同時期的瓷器來説價位依然偏低:“瓷器板塊有蘇富比佳士得的推波助瀾,拍出億元已不是一件稀奇事,而佛像能上億元的就只有那麼一兩件。更重要的是,上億元的佛像譬如明永樂的宮廷造像、品相一流,而且僅此一件,但過億元的瓷器往往並非孤品。”事實上,內地自2004年才開始設佛像專場拍賣,不過直到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一尊“明代銅藥師佛坐像”以1100萬元突破千萬大關之後,佛像藝術品才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捩點。中國金銅造像的第一波拍賣高潮,也是由一尊天價成交的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所引發,這尊通體高72.5釐米的永樂禦製造像,在2006年10月香港蘇富比舉辦的專場拍賣中,以1.166億港元成交,買家為廈門收藏家蔡銘超,轟動一時。8年後的今天,又一尊天價佛像橫空出世,將引領新一波投資收藏熱潮。

  “泛亞”概念引華人買家護盤

  “西方對於中國古代藝術品的研究和收藏從18世紀開始至今,已經相當成熟完備,所以中國古代藝術品在西方的流通認知度等同硬貨幣。”梁曉新認為,香港蘇富比成交的這尊天價永樂宮廷造像,將進一步鞏固明清宮廷造像的市場價格,但這種珍稀難得的作品,多年不得一見,可算是特例,並不會太過影響其他種類的造像的成交情況。“買家會注重追捧高古喜馬拉雅作品,以及更富有藝術性的作品,這些長期以來被忽略了的古代作品將會重現歐美拍場,中國捧場客會逐漸增多,並會積極深度挖掘其藝術和市場價值。”

  記者還發現,香港蘇富比在這次秋拍推出的日本著名收藏家坂本五郎舊藏中國古代佛造像專場也以93%的成交率收官,這或將帶動中國中原地區高古佛教藝術作品的市場風潮。與日漸壯大的喜馬拉雅佛教藝術相比,這個板塊一向不溫不火,有專家估計這次拍賣以後,日本與中國臺灣的舊藏佳品將會陸續釋放出市場。

  “佛像具有‘泛亞’概念,亞洲國家及全世界的華人圈都對它很感興趣,經過國外拍賣行數十年的經營和推廣,這個門類的收藏基礎紮實而龐大,流派很多,學問也非常深,值得人們不斷地研究和鑒賞。”事實上,在國際拍場上競相舉牌的委託人大多來自華人圈。

  佛教藝術品在亞洲有廣泛的製作和收藏背景。“東南亞小乘佛教藝術作品、泛喜馬拉雅地區佛教藝術作品和中國佛教藝術作品成為三個最主要的版塊,後兩者是目前中國收藏家所熱衷的門類,又以金銅、石雕、木刻為三大類材質,再以印密、藏密、中原三個主題作為專業專門的收藏方向。”梁曉新認為,西元12世紀以前的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地區的高古作品,長期以來被忽視,應該是下一輪的投資潛力股。“但這個版塊的作品需要藏傢具備相應豐富的佛學和歷史知識,方能鑒賞識別。”

  風險提示

  永宣佛像不全是精品

  記者了解到,目前的拍賣市場中,仍然以明清宮廷製作的金銅造像價格最高。另有兩個新種類的造像在過去的5年內呈爆髮式的價格增加,那就是西藏十五世紀的丹薩替寺造像,及蒙古匝那巴扎爾學派的造像。故宮研究員羅文華曾表示,佛像的鑒定難度很大,原始的佛像、原始的底版、原始的款“三真合一”才算精品。但現在有不少是新倣的或者民國時期仿製的。藏家胡先生則認為,近幾年永宣時期的佛像一下子被炒成天價,多少有一些虛火,並不是那個年代的所有東西都是精品。“有些同時期的佛像的款差別明顯,但可供查閱的文獻資料又有限,只能看它的工藝是否精湛,造型是否傳神,但到底是誰做的,誰也搞不清。還有部分人收藏了真品後,克隆出若干個倣品再投入市場流通。”他建議新入市者不要光看書本或拍賣圖錄,最好多到博物館看原始實物比對。

[責任編輯:李典典]